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倾注20多年心血 一位老人与一座鸟类“博物馆”
2016年08月25日 14:40:37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徐亦为

  浙江在线8月25日讯 前不久,陈其昌结束了新疆的20多天行程回到海盐。在他心里,一直挂念着他一手创建的鸟类“博物馆”,回来后就赶着打扫卫生、通风换气,这里陈列着200多个鸟类标本,倾注了他20多年的心血。

  今年69岁的陈其昌是土生土长的南北湖村人,他从事了近40年的教育工作,曾经在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内的谈仙岭小学独自坚守了数十个年头,默默教导着这里的山村孩子,为他们送去了最初的知识启蒙。而对于他送走的一批又一批学生来讲,陈老师生动的鸟类自然课堂,在他们今后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烙印。

  南北湖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且处在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是鸟类繁衍、生息,候鸟迁徙的栖息之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们的护鸟意识还不强,当地捕鸟之风盛行,陈其昌的鸟类标本事业就开始于此时。关于标本制作,陈其昌刚开始也是一窍不通,他自费买了不少死鸟,为了学习防腐技术专程去外地向专业老师请教,为了寻找制作鸟类眼睛的电珠不介意翻找垃圾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制作,一步一步慢慢摸索,还经常将一年中数个月的工资都花在这上面。

  一个标本一个标本接连制作,渐渐地,陈其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标本,一个小小的鸟类“博物馆”渐成规模。与此同时,他还专门创建了一项课程,教孩子们认识鸟类,熟悉鸟类。“一种鸟的名称、生活习性、特点等,我都会跟学生们去讲,也教他们去分辨不同的鸟,有些学生两年时间能认识七八十种之多,在他们对鸟类慢慢感兴趣之后,也会自然而然去爱护鸟类、保护鸟类。”陈其昌告诉记者。

  “黄鹂越老毛越黄”“嘴巴弯弯喜吃肉”……在陈其昌的课堂上,这样的鸟类教学语言数不胜数,他常常将课本教程与南北湖本地的鸟类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对自然生态链等知识有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们对一些濒危动物有所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其昌创建鸟类“博物馆”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游客。从1996年开始,周边不少地区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观学习,与各类鸟类标本来一次亲密接触,同时他陈放鸟类标本的家也成为南北湖景区的一个景点,受到不少游客的喜爱。“我花了20多年坚持制作鸟类标本,就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些标本,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科普作用,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的重要性。”陈其昌说。

  根据长年与鸟的相处经历,陈其昌还专门编写了《南北湖鸟类》一书,成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如今,他的鸟类“博物馆”已经搬进了澉浦小学,每年新学期开学,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就会走进这个“博物馆”,迎来入学的第一课。

标签: 博物馆;鸟类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