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
浙江在线11月17日讯 一边是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一边是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低小散”企业,往往存在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多、违章建筑多、劳资纠纷多、公共管理负担重等问题。为此,平湖市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全市“两退两进”工作紧密结合。
2015年,平湖市累计实现农村工业企业拆违面积89.2万平方米,不断从淘汰“低小散”企业中要资源、要空间、要发展,通过集中抱团建设经营性物业项目,改善和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创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的同时,使当地有空间和资源承载更多高端项目落户落地。
54村抱团联建项目基本成形
“1号、3号、4号楼厂房的外墙面已基本完工,与之配套的各有三层的办公楼,玻璃幕墙也即将安装,年底都会交付。”平湖市钟埭街道钟南村党委书记冯建卫在项目现场告诉记者。
冯建卫的另一个身份是平湖强村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该项目的资金筹集和后期分红等事宜。包括前述3幢楼在内,54村抱团建设项目共有5幢单层高标准厂房,另外两幢厂房也在火热建设中。
之所以被称为“54村抱团联建项目”,是因为该项目由平湖市54个村和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成立平湖市强村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参与投资的村以36个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的村为主,同时吸收18个集体积累资金较多、并有投资意向的村,总投资为1.9亿元,规划建造5幢面向欧美企业租赁的单层高标准厂房。
54村抱团联建项目是目前平湖市参与村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市级抱团强村项目。项目建成后,将由开发区先行租赁标准厂房10年,每年按村实际投入资金的10%支付租金。
据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54村抱团联建项目均按照德国企业标准设计建造,占地面积120亩,厂房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5幢单层厂房车间,单个面积最大的近1万平方米,层高为12.5米,预留10吨行车,地面荷载为10吨,另设辅助用房,配套建设道路、电力、给排水等附属配套工程。项目建成后主要面向德国企业招商引资。预计明年三四月份可投入使用。
5幢厂房,面积5万平方米,出租给谁,有没有客户?对此平湖市政协副主席,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弟明表示,该项目就位于开发区德国产业园内,德资企业进驻开发区态势良好,需求旺盛,消化这些厂房不是问题。其中一部分是为已进驻德资企业量身定做的。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是浙江省最大的日商投资基地。从2013年起,开发区在巩固日韩招商的同时,开始将欧美项目尤其是德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重点。在打了2年左右时间的基础工作后,去年对德招商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成功签约了伊维士、波勒过滤系统、福尔波等6个德资项目。今年,对德招商工作延续了去年良好的势头,到目前已经成功签约威克诺森挖掘机、西里西亚香精、萨泰克斯管道修复等在内的9个项目。
“德资企业非常讲究成本控制,做事严谨。与其他外企圈地造厂房不同,多数采用先租厂房的模式。”周弟明表示,传统的拿地建厂房周期一般在2年左右时间,这样租赁就可以直接投产,大大缩短工作周期。
与此相互验证的是,与该54村抱团联建项目仅一路之隔,也就是冯建卫所在的钟南村,曾经的老村部,占地11亩,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此前年租金四五万元,经过重新建设,建成层高8米的标准厂房后,准备出租给意大利一公司,年租金达到100万元。
冯建卫算过一笔账,钟南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现在可以达到350万元,其中除了50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外,剩下的300万元都是厂房出租,而搭的就是开发区的“便车”。
背后的“飞地”抱团发展
54村抱团联建,是平湖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飞地”模式是平湖市的一项创新工作。
所谓“飞地”就是通过市域统筹,将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集中到发展潜力大、投资效益好的区域发展集约规模化的租赁经济。
54村抱团联建项目也已是平湖市第二个“飞地”项目,在此之前的2013年,平湖市引导全市15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将闲置、低效益的46亩土地进行复垦,投资8500万元,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了3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每亩资产租金从不足万元提高到了12万元,15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通过“飞地”一举脱贫。
而随着第二个“飞地”项目——54村抱团联建项目的开建,平湖市政府方面表示,将确保平湖市全面转化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根据计划,整个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平湖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要的一个形式就是“强村计划”。平湖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戈浩强告诉记者,从2006年起,平湖市连续实施了三轮“强村计划”,发展模式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封闭运作到市镇联动,走过一些弯路,但也探索出了一条“飞地”抱团发展的新路子。
从三轮“强村计划”的实施效果来看,第一轮主要给政策与资源到村,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但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主要是一些相对偏僻村的物业无人问津;第二轮主要是鼓励村在镇(街道)进行抱团建设物业项目,但项目收益普遍不高;第三轮实施过程中,平湖市充分总结前两轮“强村计划”的经验和不足,借助全市“退低进高”“三改一拆”的有利契机,顺势而为,在政府要效益、企业要生存、村级要收益的三方需求中寻找“共赢点”,通过腾退复垦闲置低效建设用地、跨镇(街道)“飞地”发展的模式,坚持“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既解决企业生存要出路、村级发展要收益的问题,又顺利推动了全市“两退两进”“三改一拆”“美丽乡村”等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项目推进上,平湖市形成合力,54村抱团联建项目自2015年12月底立项,通过“绿色通道”,今年6月就得以开工建设。同时成立公司,以一村村书记出任总经理。建设上委托开发区,统一设计、建设、出租和管理。确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开发区可以在建设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做好有效对接、无缝对接。”
在收益方面,项目建成后,将由开发区先行租赁标准厂房10年,每年按村实际投入资金的10%支付租金。以一个村复垦3亩土地、建设标准厂房为例,如果预算价是248万元,那么平湖市财政给予的每亩补偿资金50万元,那3亩土地就是150万元,再加上加入“强村计划”补助50万元,那就有200万元,村自己再贷款或者出资48万元即可实现每年24.8万元的收入,10年就是收入248万元。而此前的200万元补助款为村所有,可用于村级各项事务支出。
走出“两退两进”新路径
近年来,平湖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与全市“两退两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及时掌握村级老村部、旧学校等效益不高的集体存量建设土地现状,特别是针对小作坊、小五金等大多存在违章建筑、安全隐患,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等情况,鼓励村级组织用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激励政策,将效益不高的“小散乱”集体存量建设土地进行复垦盘活,将资源集中置换到高收益区域发展项目。
统计显示,仅2013年至2015年间用于“强村计划”的376亩土地指标中,有232亩来源于“小散乱”企业复垦形成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
此间,平湖市还通过市强村计划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相关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项目建设,充分运用红色代办、联审联办、模拟审批等审批服务方式保障项目高效流转、快速审批,保证了项目推进速度。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除监理单位外,公司还组织了部分股东、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熟悉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特聘监理小组,负责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确保整体项目及时交付验收。
通过“一县一团”方式,开展强村联建项目,于村集体经济来说,大大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低小散”企业转移,而对企业来说,自身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更为重要的是,于平湖市和开发区来说,有效缓解了资源要素制约,土地利用效率和收益率大幅提高。平湖市既解决企业生存要出路、村级发展要收益的问题,又顺利推动了全市“两退两进”“三改一拆”“美丽乡村”等工作,实现了多方共赢。到2016年底,该市将提前全面转化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低于5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平湖市还不断借此向转型升级要质量。对镇(街道)、村域范围内的特色产业和符合发展导向、具有区域优势的行业,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方式,推动引导村级工业企业“退低进高”“退散进集”。如独山港镇引导12个村级组织复垦出65.5亩建设用地,镇村共同投资11000万元,在园区“两创中心”建造面积38817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租赁给散落在村庄内部、交通不便的小规模五金企业,增强配套服务,改善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介绍,接下来,平湖市将继续结合“三改一拆”工作,继续发展联建物业型集体经济。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结合“三改一拆”,继续清理整合承租企业产业链低端,复垦“小散乱”集体存量建设土地,继续以“飞地”抱团模式,依托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建设集约化、高标准、高收益的集体物业资产,推进村级租赁经济高端化。同时,建立农村宅基地拍卖分配制度,所得宅基地有偿使用收入归村集体所有,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