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缙云东山烧饼炉芯匠心传承400年
2016年10月14日 15:48:32 来源: 丽水日报

  浙江在线10月14日讯 缙云县壶镇镇吉安村东山自然村,58岁的村民涂忠亮,是烧制传统烧饼炉芯的手艺人。

  从28岁退伍回乡后,他便跟父亲学做陶器,不知不觉掌握这门手艺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还承包过村里的陶器厂,烧制陶器,后来不景气,又停工出门做小生意去了。”涂忠亮说,直到2014年,缙云烧饼火遍全国之后,他又敏锐地发现了商机,再次回家办了陶器厂,重拾祖宗留下的老手艺,专做陶制的传统烧饼炉芯。

  东山村制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年前。涂忠亮说:“过去东山村家家户户都有制陶的好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的“制陶业”更是造就了东山村曾经的富庶和辉煌。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陶制品渐渐被轻巧、方便的塑料制品所替代。所以,现在村里靠做陶器谋生的人,已经不多了。

  烧制陶器的土,是东山村人从水田中深挖数米取出的黄色黏土,当地人称其为“黄金泥”。可别小看这其貌不扬的“黄金泥”,它自古以来就是东山村生产陶器的上佳原料。

  “烧陶,得选有韧性又耐火、耐高温的土,‘黄金泥’最合适。而且挖土的时候选的太老太嫩都不行,得选中间那层软硬适中的。”涂忠亮说,挖回来的“黄金泥”还必须经过机器搅拌、打匀两次以上,再盛出、压实、静置,才能使用。

  他说,要将“黄金泥”烧制成炉芯成品,除开细碎、零散的小加工步骤不算,最主要分做水坯、拉坯、晾干、打坯、二次晾干、入窑烧制这几步。其中,还要运用到大小不一的陶制“里手”、木制“外手”等诸多工具,粗略算下来一套完整的工具就有二十多件。

  “怎么做,光靠嘴说有点复杂。”涂忠亮说。

  炉芯坯子的制作,采用的是手制陶器最常见的制作方法——泥条盘筑法。为了更形象地呈现制作过程,涂忠亮现场演示了做水坯的过程。

  只见他找来了制作小号炉芯用的板盘,凭经验用木铲从夯实备用的泥料中切下一大块泥,在工作台前开始用力揉搓。可别小看这一步,虽然涂忠亮看上去只是像在揉面团一样,其实他不仅要揉匀这数斤重的泥块,同时还要仔细剔出混杂在泥中的大小沙石。

  揉好泥团后,又用木尺量好即将制作的炉芯直径,用手蘸水在板盘上画好圆圈水印。再将泥团搓捏成胳膊般粗细的泥条,左手手掌摊开,右手握泥条,一边挤压,一边造型。泥条沿着圆圈,由底部向上螺旋收紧盘绕,一层一层垒,直至理想高度,并呈现上小下大的喇叭状器型。

  随后又凭着经验,用拳头和手掌将喇叭状的水坯雏形撑开,拉出器型的弧度。接着,用手指从下往上一层层刮泥,将之前泥条层层垒起的缝隙完全抹去。然后用长木尺树在水坯雏形的中心,量好高度后将细铁丝固定在木尺上端,旋转一周,整齐地切出水坯的口沿。之后,又用棉布蘸水,围绕着板盘转圈,一次次规整口沿的厚度与造型……

  “由于是全手工制作,拉坯的薄厚均匀程度全靠手感来把握,这考验的完全是我们的技术与经验。”涂忠亮说。

  说话间,水坯制作已完成,马上进入晾干的阶段。涂忠亮一天最多可以做七八个水坯,做好的水坯需要晾干两天。等水坯晾到半干后,就用“里手”“外手”同时不停地拍打泥坯里外,进一步夯实、修饰、加工。这一次打坯加工完成的坯子,需要完全晾干后,才能入窑烧制。

  涂忠亮家中有一个小土窑,烧一次窑,可以出五六十只炉芯成品。制好的烧饼炉芯,尺寸不同,价格也不尽相同。“小的100多元一个,大一点的200多元。一年下来,平均能卖1000多个。”他说。

  他做的这种东山烧饼炉芯,经久耐用、传热均匀,用它烤制的烧饼特别香脆,深受人们喜爱。不少去外地做缙云烧饼的人,还会不辞辛劳地来到东山村,买东山烧饼炉芯和烧饼桶。“可以说,哪里有缙云人做烧饼的地方,哪里就有咱们东山村的炉芯。”涂忠亮骄傲地笑道。


标签: 烧饼;缙云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