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 日前,莲都区碧湖小学热闹非凡,一群身穿婺剧戏服的学生用稚嫩的唱腔演绎婺剧风采,手握画笔的学生用淡淡水墨勾勒古堰风韵,肩扛小锄头的学生认真体验劳作辛苦。如此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正是该校新学期开设的拓展性课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碧湖小学以千年古堰文化为特色,构建了古堰乡园课程、阳光家园课程和兴趣乐园课程的“三园课程”体系。具体课程设置包括古堰耕韵、古堰游韵、古堰剧韵、古堰墨韵等,让孩子在寓教于乐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古堰文化。
拓展性课程建设是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9月份,莲都区在课改先行校试点基础上,在全区所有学校推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分类开展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拓展性课程。目前,全区所有的农村学校均开设了这三类课程,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编写教材、申报课程,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莲都区从今年秋季开始,拓展性课程延伸到每一个农村学校,将当地文化特色融入拓展性课程,开设了一系列特色鲜明、新鲜有趣的新课程。
在老竹民族学校,拓展性课程以“多彩畲乡、美丽人生”为主题,通过多姿多彩的畲族文化实践让不同年级学生全面、个性化成长。在博学小山哈的课程设置里,“国学畲娃”学的是国学,“我会说畲语”学的是畲乡话,还有畲娃学拼音、畲娃小作家等课程;在山哈童趣的课程设置中有棋类,有刺绣、剪纸等工艺课程,还有山哈合唱团、竹杠舞等艺术课程。
“开设拓展性课程选修课,学生可以自主决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这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老竹民族学校教师徐丽梅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