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先天性残疾 做了13次手术 他凭毅力成为名中医
2016年07月18日 10:00:27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宁波晚报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刘扬

  卓立甬医生正在为患者看病。记者 刘波 摄

  浙江在线7月18日讯 先天四肢残疾,做了13次手术才换来三根能动的手指和勉强能行走的双腿;开药方、用电脑、写书法,凭坚强的毅力他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在近日揭晓的2016年“宁波市自强之星”评选中,卓立甬高票当选。儿时很多人看到卓立甬,总以为他长大了要靠别人照顾一辈子。他并不气馁,就这样在人们惊叹声中,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名医,还成了省人大代表。

  先天性残疾四肢挛缩

  历经十几次手术他才能正常行走

  和普通人相比,卓立甬的童年过得异常艰辛。因为一出生就患有四肢多关节挛缩症,四肢都难以弯曲。他从小走路就非常困难,靠穿着铁制的特殊纠正鞋,他才站了起来。

  四肢变形,右手的手指僵硬,只有左手三根变形的手指有轻微的活动能力,好强的卓立甬硬是凭借很不灵活的三根手指,在上学前学会了写字。

  为了让他的四肢能多恢复一些功能,家人带着他遍访名医。小学毕业后他在上海治疗了一年,先后接受了大大小小10多次手术,才让左手三根手指能比较自如地活动,才把弯曲的脚背变成了直的,至今他的手脚上还留着13个刀疤。

  手术后,经过艰苦的训练,卓立甬终于脱掉了铁鞋子,学会了穿普通鞋子走路、爬楼梯。不过从外表看,他和普通人还是有差距,走路要靠腿从两边甩出去才能前进,用变形的左手三根手指夹住笔,靠僵直的手臂在纸上艰难拖动手掌来写字。卓立甬不仅学会了写毛笔字,还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在学校和医院的书法比赛上都曾获奖,在宁波市中医院就挂有他的书法作品。

  如今在生活中,卓立甬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在家里他洗衣服、拖地、扫地都会干,就连折纸、拆修半导体这些精细活动他也在行。

  感受中医的神奇立志学医

  小指上巨大的老茧见证他的努力

  克服种种困难,卓立甬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效实中学的高中,他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多次上报纸上电台,被推为同学的学习榜样。

  高中最后一学期,卓立甬和部分同学被安排学医,他安排在一家卫生院跟一名老中医学中医。“我当时看到老中医的门诊,病人每天都是一大早就来排队就医,而老医生看看舌苔、搭搭脉、问问话,就能知道是什么病。患者初诊时哭哭啼啼,复诊时高高兴兴,觉得这太厉害了,很神奇。”卓立甬立志学医,开始跟着师傅背汤头读阴阳,后来又陆续到医学院校学习,就这样迈进了中医学的大门。

  1978年卓立甬参加了工作,在宁波卫校门诊部当中医学徒,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晖,从抄方子开始学习。“当时的中药方还没有电脑输入,每一味药都靠手写,我老师一天要看上百号病人,速度慢了要耽误看病,逼着我高度紧张加快速度。”卓立甬写字的时候,要靠小手指的两个关节撑在纸上着力和移动,手指上的两个老茧就是多年来写字抄方子留下来的印记。

  潜心钻研医术

  攻克萎缩性胃炎难关

  找过卓立甬看病的人都知道,在宁波市中医院,他的门诊号非常难挂。提前七天半,他的门诊预约号就被抢光;门诊当日,有人半夜就开始排队挂号,即使这样也早早挂完。

  每到出诊日,卓立甬连水都不敢多喝,就怕要常去厕所耽误患者的时间。上班时间未到,他早已坐在诊桌前,用残疾的左手为病人把脉;下班时间已过,他即使饿着肚子也一直坚持到把挂到号的最后一个病人看完。

  消化道疾病中的萎缩性胃炎,是医界的一个难题,卓立甬治疗这种疾病有自己独创的方法。“我发现很多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其脉象和症状和《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比较符合,我就想能不能采用这种古方加减来治疗。”卓医生说,《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经方,他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加减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他除了擅治胃病,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肿瘤术后、内科常见病也颇有心得。如今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逐年上升。卓医生运用中医传统理论,结合个体病症特点,采用加减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获得独特功效。

  卓立甬的成才经历感动了很多人,今年市政府残工委评出了10名最具影响力自强之星,他榜上有名。“我总是告诫自己不能太软弱,因为你若是思想软弱了,肢体肯定不听你的,你若是坚强了,肢体总还是听脑子的话的。”卓立甬说,平时他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标签: 手术;中医;残疾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