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巴特勒光临宁波 与读者亲切交流
2016年07月18日 10:23:35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周燕波

  图为罗伯特·奥伦·巴特勒在接受记者采访。(周燕波摄)

  浙江在线7月18日讯 昨天下午,一位美国文学“大咖”光临宁波书城,与甬城读者亲切交流。他就是著名作家、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罗伯特·奥伦·巴特勒。

  71岁的巴特勒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创意写作的教授。他自1981年以来发表了12部长篇小说、6部短篇小说集。让他一举成名的是短篇小说集《奇山飘香》,该小说1993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昨天,巴特勒与读者的对话话题主要围绕这部作品展开。

  巴特勒介绍,他父亲曾是一名专业演员,后来成为一所大学戏剧学专业教授。在父亲的影响下,他读大学时也选择了戏剧表演专业,“当时我的最大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后来,他又攻读了编剧,并取得了戏剧创作的硕士学位。1971年,他应征入伍参加越南战争,从事情报翻译工作。

  “由于我在赴越前接受了一年的越语培训,所以我到那里之后很快迷恋上了越南的文化、风土人情,包括那里的人。《奇山飘香》这部小说的素材和灵感就是来源于我在越南所经历的生活。”巴特勒从越南回到美国后,在纽约一家报社当记者。1991年,他开始动笔写作《奇山飘香》。小说于1992年发表出版,翌年就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评委会称赞他用全新的视角,通过个体在两种文化冲突对抗中的挣扎来体现美越两国的差异,并将越战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书中有17个故事,巴特勒以第一人称叙述,反映了越战之后移居美国南方的越南移民这一独特人群的生活经历,揭示了战争留给美越两国人民的心灵伤痛。

  “在越南的那段经历,我是花了18年时间慢慢消化,然后沉淀在心里,一直到1991年,我感到灵光一闪,有了创作这样一部小说集的冲动。在写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经常涌起在越南生活的各种场景和细节,那里熟悉的人和风景就很自然地在我的笔端呈现。”巴特勒回忆。

  虽然这部小说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乃至世界风靡一时,然而中国读者读到这部小说却隔了20多年。巴特勒昨天向记者披露说,《奇山飘香》能够来到中国,纯属机缘巧合。7年前,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与天津一所大学是友好结对学校,他作为该校教授应邀来到那所大学访问,认识了教美国文学的老师胡向华。胡向华非常喜欢这部小说集,在还没有找过出版社的情况下,就先翻译了这部作品,几年后被上海文艺出版社看中并出版。“英国一位作家曾说过小说家的记忆力往往很糟糕,我也一样,所以已记不情这位翻译是天津哪所大学的老师了。不过,我觉得作家不需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如果凭记忆力写的东西,那不是成了新闻作品了吗?”巴特勒幽默地说。

  让巴特勒获奖、成名的是短篇小说,当记者问他是否更擅长写短篇小说?巴特勒说:“我并没有刻意去想过这个题材该写长篇还是短篇,一切听从内心的召唤。”

  巴特勒还告诉记者,他对中国文化也非常感兴趣。他来过中国大陆三次,第一次就是7年前来天津,第二次是2014年来上海参加全国书展活动,这次是应邀来参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世界短篇小说大会”的。记者问:“您是否想过写一本关于中国移民题材的小说?”巴特勒说:“刚才我说过,我的写作基本上源于自己内心本能的选择,没有刻意计划,所以目前我还没想过要写这个题材,也许将来有可能吧?不过,我猜测我可能会选择写关于美国人到中国的经历这个题材吧?哈哈!”说完,巴特勒俏皮地笑出了声。

  另外,据巴特勒的翻译金逸明女士透露,巴特勒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集《小报戏梦》已由她完成翻译并出版,目前正在印刷之中,即将与中国读者见面。  

标签: 作家;普利策文学奖;交流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7183777868748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