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这是一笼有故事的小笼包 你只有在宁波才吃得到
2016年10月05日 08:31:00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李竹青

  浙江在线10月5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李竹青/文 应磊/摄)这个国庆长假,如果有朋友来宁波,我一定带他去吃包子。包子当然不稀奇,全国各地都有。但宁波这家店的包子,可是一“包”难求,吃客们动辄排队等上半个来小时,是常有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它无添加,纯手工,现包现蒸现卖。54岁的老板江平山说,这包子不但有小麦的原香和肉馅的鲜香,常吃还养胃,这门技术,是他爷爷传下来的,已经有105年了。

  它有多火

  有人驱车几十公里来

  吃完还打包近百笼

  我说的这家包子店是“广南包子”,在宁波有两家,分别在奉化和鄞州两地,都是不起眼的小店,但真正的吃货都懂得它的好。

  位于鄞州区贸城西路29号的广南包子店,是今年7月初刚开业的,六七十平方米的店面,透明厨房占去了一半,包子、馄饨及各类汤的制作过程,清清楚楚。剩余的空间,摆了七八张桌子。

  每到饭点,包子店门口总会围着二三十人,眼巴巴地望着里面的吃客,心里数着还有几桌能轮到自己。

  江平山的女儿说,虽然广南包子在奉化口碑不错,但进城开店前,还是担心生意冷清,没想到,开业就火了。

  广南包子的老店在奉化方新碶路,有不少铁粉,新店刚开就红,也仗着粉丝们的捧场和宣传。

  “其实这店能开到鄞州,也是听了宁波市区一位老顾客的建议,他又帮忙找店面,又帮忙做宣传,他说,没想到新店开起来,自己吃包子不用跋涉了,却要苦等。”

  像这样的老顾客,广南包子铺有不少,横溪有位“吃货”,隔三差五就驱车去奉化吃,有时去前先打电话定制,吃完还要再打包带走百十来笼,亲友们分着吃。

  如此“吸粉”的小笼包究竟有多美味?我去体验了一把。

  广南包子分为小笼包和大包子,小笼包一笼7个,纯猪肉馅;大包子一笼4个,有猪肉和牛肉两种。

  我点的是小笼包,白皙的表皮上,均匀地分布着八九个褶;包身或包底,汤汁不规则地渗出油黄色斑痕。轻轻一咬,鲜香多汁,被浸润过的面皮口感松滑,还带着面粉特有的香甜,顾不上吹凉,连忙把剩余部分一口塞进嘴里。

  一笼包子

  发面、选材、上火蒸

  都有严格的讲究

  肉馅、汤汁和面皮能如此恰到好处地融合,是一门很有讲究的技术。

  江平山说,最关键的,还是面。广南包子店的面皮,发酵时不加干酵母、泡打粉等添加剂,而是靠一块老面,加上两个多小时的揉、和,这样才劲道又不锁汤汁。

  每天使用的老面,是前一天发酵后留下来的。

  “和面也需要经验,最好的面粉发酵是自然温度发酵,但南方麦和北方麦不同,冬天和夏天不同,这就在水温、时间上有严格的把控要求。”江平山说,这种发酵方式做出的面食,不会破坏小麦的精华,能留住原味,还易消化。

  肉馅的制作最重要的是选材,比如猪肉,要选择鲜嫩的“三条”肉,肥瘦搭配有固定比例,另外,肉要新鲜味正。

  江平山的女儿说,新店开业前一天,她在钟公庙菜场买了几十斤猪肉,回店调好馅蒸出包子,父亲一尝就变了脸色,虽然这肉选的位置没错,但和在奉化买的味道不一样,肉味不浓。

  他们放弃了这批肉,让奉化的老供应商加急送来几十斤,并决定一直用奉化肉,合作很多年了,放心。

  蒸包子也是门技术活,江平山的女儿亲自上阵,小笼包蒸5分钟,大包8—10分钟,火候也要恰到好处,大了容易爆裂,小了包子粘牙。

  吃包子,少不了它的“黄金搭档”——汤。广南包子店的汤很受欢迎,有黄豆排骨汤、牛肉汤、冬笋咸菜汤等,都是小火煲出来的,每天一锅,来得晚就没得吃。

  这门手艺

  传了四代

  不停地改良

  江平山能把包子做得炉火纯青,和他的“包子世家”有关。

  江平山的爷爷和父亲,都是13岁开始学面点,最终成为一代面点好手。他说,爷爷13岁时到江口桥头的点心店学艺,三年后出师,谢绝了店家的雇佣邀请,回乡和兄弟开了铺子。

  “爷爷的手艺人人称赞,村民说得出的面点,他都能做得地道,大饼、油条、麻球、包子、红糖馒头、油包、笋饺……没有能难住他的。”

  “父亲从13岁起和爷爷学艺,得到爷爷真传,20多岁时,到合作饮食店工作,手艺也是为人称道。”

  江平山是高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学面点的,22岁起单独做小笼包生意,中间,还做过其他生意,但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归了小笼包。

  2003年,做生意失败的他在奉化广南商城边上的一家小笼包夜宵摊做杂工,几个月后,老板把摊位转给了他。这次他沉下心来,决心把小笼包做好,他不停地研究肉馅配料、面皮的和法,经过一次次改良,越来越多的顾客被“圈粉”。

  当时商城边上共有4家包子摊,最后只剩下他自己。后来,他开起了店铺,选址在方新碶街。

  “想让更多人吃到传统的小笼包,女儿女婿张罗着在城里开了新店,新店营业时间为白天,现在两家店生意都不错,新店最忙的一天卖到七百多笼。”

  江平山说,做包子不仅养活了他一家,也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多小的事,也要有“工匠精神”,做人和做包子一样,认准的东西,就要铆足劲,静下心,用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并坚持下去。

  老板江平山(中)在做包子。

他家的包子皮薄多汁


标签: 宁波;小笼包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0053257357053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