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 “未来五年,我市交通治堵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面推进道路网络、停车设施、慢行交通、交通管理和智慧交通,调整交通出行结构,逐步确立公交出行的主导地位。”昨天,《宁波市“十三五”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规划》正式发布,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框架网络,推动城市交通由“量变”向“质变”发展。
据预测,至2020年我市每日非步行出行总量将达到971万人次,其中公共交通(包括轨道和常规公交)出行总量预计达到每日409万人次,治理城市道路拥堵仍是一个艰巨任务。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在公交优先方面,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将达到60%,主城区公交分担率(不含步行)达到45%;建成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4号线、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基本建成5号线一期,推进6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新增城市轨道交通里程86.5公里。同时,新辟公交线路65条(特色线路不少于20条)、优化调整130条,每年筛选20条公交线路提速,公交场站全方位提供免费WiFi服务;中心城区新增公交车专用道60公里;中心城区新增公共自行车20000辆,公共自行车系统将覆盖全市域。
在动静结合方面,我市将形成市区快速环路,推进快速射线建设,新增快速路50公里以上;建成中兴桥、三官堂大桥、西洪大桥、邵家渡大桥、新典桥、首南桥、四明桥等过江桥梁;新改建城市道路80公里,打通断头路50条;新增停车位15万个以上,其中主城区8万个以上。
在管理协调方面,全市将严管道路(区域)机动车守法率90%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80%以上,治堵重点道路和严管示范区内交通信号灯统一协调控制、路口电子警察和视频覆盖率分别超95%,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规范率超95%。
在效率优先上,中心城区平均通勤时间将力争控制在50分钟以内,中心城区与周边各组团出行时间80分钟以内;中心城区公交平均换乘时间5分钟以内。
据市治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治理老城区交通问题上,我市将重点推进居住、商业区域接驳轨道的微公交设置,力争每年新增3条至5条微公交线路;打造轨道站点周边慢行,推出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社区巴士、迷你接驳公交车等特色公交线路;主城区范围每年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整治停车位1000个以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