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水清渔业丰 护水劲更足 常山二百多渔民乐当“三大员”
2016年12月20日 13:47:23 来源: 衢州日报 报道组 胡江平 钱李源

  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 12月19日傍晚,在常山县城北郊的常山港边,紫港街道渔业大队渔民陈卫民正与妻子一道为晚间下河捕鱼做准备。在整理渔具的同时,他们还在船上备了几个垃圾袋,捕鱼时见到河面垃圾会捞起来带回岸上。

  “常山有2个专业渔业大队,230多名渔民,现在大家都有一个新身份,就是护水‘三大员’。”陈卫民告诉笔者,除了清洁水面的保洁员,他们还当起保育员,每当水利部门放养鱼苗,会自觉避开放养河段或干脆休渔,小目渔网也早都弃用;同时又是巡河员,发现电鱼等不法行为都会主动制止或举报。

  说起新角色,陈卫民坦言,是好水带来的好收成促成了这一转变。他算了一笔账:水变好,鱼虾存活率高、长得快,而且品质也跟着提升,好抓又好卖,以前一年打鱼有2万元收入就不错了,今年收入已超10万元。

  “专业渔民没有土地,世代在水上讨生活,如何让他们共享治水红利,是县里一直关注的问题。”常山县水利局负责人说,通过近些年的探索,今年在每年的“增殖放流”上找到了突破口,加入了毛蟹、甲鱼等经济价值较高又适应当地水环境的新品种,渔民尝到甜头,又成了护水的生力军。

  “昨天我就抓到了5公斤毛蟹,卖了700多元。”陈卫民感慨,以前打一天鱼,还不一定能抵上如今的两斤蟹。而这些毛蟹,正是县水利局在今年9月放养的,共有17万只,因水质好又保育得当,仅仅3个月就长到2两多,市场价每公斤至少140元。

  今年,常山县在“一港四溪”等主要水域中投放鱼、蟹、甲鱼苗1300多万尾(只),数量为历年最高。由此,常山渔民在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将超过1.8万元。


标签: 护水;常山;渔民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