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小日记”撬动“大治理”

字体:
—2023—
06/29
14:59:55
2023-06-29 14:59:55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 诸丹萍

  “村民反映土特产销售渠道不畅,需要想办法解决。”前些日子,嵊州市石璜镇雅璜村驻村选调生胡佳薇在村里走访时,通过“浙里民情”应用写下了一篇“民情日记”。

  “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20世纪90年代,嵊州市雅璜乡(今属石璜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掏出日记本,记下烦心事,拉近干群心。

  嵊州干部群众忘不了,2004年12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嵊州调研考察,提出“要进一步丰富、完善‘民情日记’这一典型经验的内涵,让‘民情日记’更有生命力,取得更好的实效”。

  新时代“民情日记”,小本子变身大数据。手机建档、线上接单、走访记录……“民情日记”迭代升级,辉映愈发鲜亮的为民初心。

  薄薄小本子,浓浓为民情

  仲夏的雅璜村,古桥流水,黛瓦白墙,与满山苍翠浑然一体。

  2022年,占地面积约9287平方米的嵊州市“民情日记”实践中心在这里揭牌开馆。融乡村、中式、山水、时尚于一体的地标建筑时刻提醒着大家:闻名全国的“民情日记”就起源于这青山绿水间。

  走进实践中心展陈中心,“溯源篇”这样写道:上世纪末,时任雅璜乡党委书记李春阳心系群众,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队伍进行乡镇治理。1998年,他率先提出在乡干部中开展“民情日记”活动……

  周宏桥当年是雅璜乡党政办主任,对“民情日记”的由来记忆犹新:“当时全乡有11个行政村,乡干部38人。一些乡干部在工作时存在推诿现象,村民对此意见很大。为改变这一现象,‘民情日记’应运而生。”

  “民情日记”诞生之初,就致力于关注百姓点滴需求,让每一页的背后都有一颗倾听民情、为民解忧的心。

  “1998年9月25日,沿山村,近10户百姓想要安装有线电话……”那一年,李春阳下乡走访时,用日记本记下了村民的心愿。

  周宏桥在岗期间,也记下了点点滴滴“民情日记”。哪家农户有多少茶园竹林、养多少鸡鸭猪牛、有几块旱地水田,本子里一清二楚。“当时雅璜村东湾自然村有个山塘水库荒废多年。我通过‘民情日记’反映后,水库得到了修复,从此老百姓再也不用喝溪沟水了。这个水库现在还在用。”时隔多年,“民情日记”上的那些“琐事”,周宏桥还记得不少,这些事情关乎民生,老百姓看得见记在心。

  民有所呼,“记”有所为。效果实实在在的“民情日记”没多久火了。

  1998年12月2日,《浙江日报》头版予以报道;1999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并配发短评:“记《民情日记》,为的是心里装着老百姓。‘本上记民情,心中装百姓’,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

  随着“民情日记”成为全国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这一经验走出山乡,走向全国。

  从“笔端”到“云端”,“连心桥”更通畅

  时代更替,“民情日记”也不再拘泥于笔和本。

  “现在村民们有什么诉求,我通过手机一目了然。”前些天,石璜镇范油车村驻村指导员王天园帮一户村民申请到房产证后,打开手机迅速更新了一份走访记录。

  动动手指就能将民情民意传递上“云”的“浙里民情”2.0版本应用场景,如今早已成为驻村指导员等扎根乡村的一线干部的得力助手。

  驻村快3年的王天园通过“浙里民情”写下了许多篇“民情日记”:有关于帮助村民申请低保补贴、筹集孩子学费的;也有帮村民找工作、丰富精神生活的思考。在她看来,“浙里民情”这本“云版民情日记”,让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更通畅了。

  从纸质“民情日记”,到微博微信,再到探索即时服务的“民情脚印”App、“浙里民情”应用场景,“民情日记”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形式在变,“本”色未改。在位于“民情日记”实践中心的“浙里民情”应用场景“驾驶舱”,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自从2022年4月上线以来,累计记下46万余篇日记,发布动态6.3万次,实现群众微心愿4000余个。

  升级后的数字化嵊州“民情日记”,形成了基层治理事项办理多跨协同、“全周期”闭环处理的新格局。

  “现场无法立刻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浙里民情’求助。通过系统后台及时分流、赋分派单,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共建单位、乡贤、志愿者等力量,抱团合作予以高效解决。”嵊州市下王镇大青山村驻村指导员蒋巧巧对这样的变化深以为傲。

  前不久,蒋巧巧走访时,发现因村里新建道路,施工方挖破了一根自来水主管,导致部分村民家中停水。因工程业主属于其他街道,无法直接通过村镇联系施工方立刻解决,蒋巧巧便将情况通过“浙里民情”上报。平台统筹调度后,涉及的两个镇街以及施工单位得以及时沟通,达成一致方案,问题迅速得以解决。“这在以前,光流转就需要不少时间。”

  与时俱进“写”日记,共画社会治理同心圆

  与时俱进,不仅形式上要升级,内容上也要深化。

  作为发源地,嵊州不断拓展“民情日记”覆盖面,推动服务领域从村情向社情、企情、舆情持续延展,工作重心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向服务企业和社会升级。

  “转料泵压力表下方连接管路有渗漏迹象,需要维修更换。”最近,嵊州浙江康牧药业有限公司正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安全月活动,驻企服务员钱兰芬忙着下车间检查,同时还协助企业组织消防演练、消防技能比武和安全知识竞赛。

  康牧药业是一家危化品生产企业。一年前,钱兰芬担任该公司驻企服务员以来,一直以“企情日记”为载体,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

  目前,嵊州共有598名驻企服务员,全程参与企业生产各个环节,针对后勤保障、资源供给等,整合形成一篇篇“企情日记”,帮助扩产增效、提质升级。

  作为新时代“民情日记”的创新、升级版之一,“企情日记”实现了企情收集、记录、上报、交办、反馈全流程移动化、信息化。

  针对“企情日记”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或者属地镇街及相关部门短期无法化解的重点难题,嵊州通过“市长热线”、“市长解难坐诊日”等渠道,为企业提供“市长直通车”,定期安排“市长化难回访”,整合全市力量研究突破。

  “串百家门方能知百家情,办百家事方能致百家富。”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乡村,嵊州在践行新时代“民情日记”时,将“发展为要”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界镇以“民情日记”为载体,探索实施“组团联村”制度,由“1名班子成员+6名机关干部”组成组团联村工作小组,每周二“组团”下村听民情、解民忧,解决以往干部下基层一阵风的痼疾。

  三江街道制定了一套“一角一点一组织、一码一群一机制”的“六个一”基层治理工作法,居民通过扫码,随时、随地向社区反馈民声民意,由专人每天接收相关问题,并及时推送给相应的网格民情服务人员负责跟进落实、跟踪反馈。

  贵门乡的“1+1+N”驻村指导团队,鹿山街道的“青鹿民情团”,都以年轻干部为主体,组团包村式开展基层走访、服务、解题工作,并定期围绕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内容形成调研报告,从而切实解决基层难题。

  以“民情日记”为载体,嵊州各地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共画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嵊州也连续十四年获评“平安县(市、区)”荣誉称号,实现平安建设“十四连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责任编辑:庞舒青

相关阅读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