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难忘故土,台湾有个“玉环新村” 逢年过节还要吃“锡饼”
2016年06月28日 10:27:00 来源: 台州晚报 记者 陈驹耀 见习记者 缪书培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玉环县台联会鸡山分会探亲团探望玉环籍台胞老人。

  浙江在线6月28日讯 6月26日,一个以玉环披山籍为主的35人台胞团,回到玉环寻根访祖,流下了很多思念的泪水。

  因为历史原因,在台湾地区,有不少玉环籍台胞,他们聚居一起建立村落,他们造的房子是玉环典型建筑的样子,逢年过节他们吃锡饼(食饼筒),还说着一口纯正的太平话(玉环一种方言)。

  他们身在台湾,却故土情深……

  台湾有个“玉环新村”

  今年5月初,玉环县台联会鸡山分会的秘书长林文蛟率团走访了台湾几处玉环籍台胞聚居的村落,一处“玉环新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到台湾,不知有第二个玉环。”台湾地区屏东县新埤乡的玉环新村,是林文蛟等50多名台属探访玉环籍台胞的第一站,村子里的田地、平房和池塘,让人恍惚觉得,身处玉环乡村。

  这是个奋进的小村,依靠着台州人的勤劳纯朴,村民从初到台湾的一无所有,到如今能够自给自足,他们种芒果、凤梨,养鸡鸭、鱼虾,生活自然惬意。

  可这也是个老去的小村,村子里只有20多个老人,年轻人不愿意和老一辈人一样与土地为伴,他们迈步走向城市,留下了村子和乡愁。

  从鸡山乡到新埤乡,相隔茫茫600多公里东海的烟波浩淼,能聊以相慰思乡之情的,是村口两方水泥立柱,一个大台门上铭刻的八个大字 “玉环新村、大陈义胞”。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林文蛟踏入玉环新村最大的感受,“没想到离家这么久,乡民们还能说着这么纯正的太平方言。”

  93岁老人,逢年过节还要吃“锡饼”

  “玉环新村始建于1956年,当年我们为了建村可吃了不少苦。”乡民吴天鹏向家乡人说起当年,已是涕泪涟涟。 1955年,玉环沿海岛屿解放,吴天鹏尚在襁褓,他随着父母被败退的国民党败退裹挟,漂洋过海来到台湾。

  从此海峡远望,那一汪水,甲子春秋,不曾相渡,“我对故乡的认知,靠的是父母的口耳相传。他们现在已经埋骨异乡,临终前,嘱咐我一定要替他们回家看看。”

  村里最年迈王阿公已经93岁了,身体不是很好,听说家乡人来了,他激动地从床上坐起,要邻居扶着,嚷嚷着见一见“亲人”。他动情地告诉林文蛟,这些年,每年端午,他都会包好“锡饼”(食饼筒),请邻里过来聚聚。

  “每逢节日,我们依然延续着玉环的传统。”乡民张银治边拿凤梨招待大家,边笑着告诉林文蛟。

  林文蛟给乡民们带来了专门制作的鸡山画册,用照片记录了这些年鸡山的变化,“我还给大家带了些玉环的土特产,比起凤梨,老人们可能更爱吃文旦。”

  “因为行程原因,我在村子里只待了两个小时。”林文蛟不无遗憾,临别时在村子正中的玉环路上,乡民们还燃起了逢年过节庆贺时用的鞭炮来欢送林文蛟一行人,嘱咐他们多来看看,“有一位老人还拉着我的手,说有机会,一定要回家乡看看。”

  骨肉同胞联系越来越密切

  据林文蛟说,在台湾,类似“玉环新村”这样的台州同胞聚居的村落,还有二三十个,“大多是大陈岛过去的居民,很多人都老了,很想念家乡。”

  玉环县台联会鸡山分会会长林文彪告诉记者:“一衣带水,近两年,海峡两岸的台州人的联系是越来越紧密了。”

  这次玉环披山籍为主的35人台胞集体回乡寻根访祖,看到一别61年的家乡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希望台胞有机会常回家看看。”林文彪说,“故乡永远欢迎你们回来。”

标签: 台湾;玉环;故土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