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8日讯 在温州最大的饮用水源地,有一位卫士已经守候了八年,风里来雨里去,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唯独他,持之以恒,默默坚守。
人如其名,他叫赵恒,是温州市环保局珊溪水利枢纽分局监察科科长,负责日常的库区巡查、水质采样送样、库区联合执法、自动站项目建设和运维管理工作。
近日,记者跟随这位80后的水源地卫士赵恒,体验了一把水质采样送样之路。
为采样日行400公里年复一年,他从不觉无趣
一辆皮卡、一只采样水桶、几个塑料瓶相伴,赵恒又踏上了每月中下旬的水质采样送样之路。这次他的行程安排是对珊溪库区范围内的玉泉溪、李井坑、黄坦坑和里光溪的水质进行采样,并在当天送往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再回到单位,总路程约400公里。
记者跟随赵恒一路驱车,山路蜿蜒,不少弯道还留有夏秋季台风肆虐过的痕迹,积水、黄泥、塌方坠石还未被完全清理,加上断断续续的护栏,都让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数十分钟后到达第一站,玉泉溪。他在玉泉溪距汇入水库百米左右的桥边停下车,顺上车里的两个塑料空瓶和采样水桶。解开绳子,赵恒在桥边探出半身,悠悠地将水桶放下,一会儿又快速拉起,把两个空瓶盛满水后,盖好盖子,贴上标签。
水质采样之路原来如此简单?跟随赵恒走完所有路程之后才会明白,它并没有那么容易,甚至还可能遇到危险。
两个小时的路程,完成玉泉溪和李井坑的采样后,赵恒在珊溪水库码头边停下车,带上空瓶、水桶和手电筒,搭乘快艇穿过库区前往黄坦坑。将近40分钟过去,快艇靠岸。
眼前的道路石阶破碎,草木凌乱,还有一处幽暗的山洞。赵恒随手捡起路边的粗树枝说道:“这里曾是景区,但后来荒废了,去黄坦坑采水样,除了竹筏就是过这个山洞,但竹筏容易搁浅。”
赵恒拿着树枝和手电在前面探路,记者跟随。山洞目测约200米,里面漆黑一片,阴暗潮湿,他开玩笑道:“蛇、鼠、蝙蝠和我都是这儿的‘常客’”。有一次,他下雨天采样,在山洞口附近突然蹿出一条一米多长的大花蛇,幸好他及时闪躲没有受伤,事后想想,仍心有余悸。
安全穿越山洞后,赵恒在溪边蹲下,直接用空瓶采样,第三站黄坦坑完成。
继续乘坐快艇去第四站里光溪。快艇在司前白鹤山庄靠岸,他搭乘电动三轮车往里开数十分钟,第四站采样完成。
随后,他原路返回,踏上去温州市区送水样之路。
根据要求,赵恒每月要对珊溪库区主库区5个监测站位和14条入库支流15个监测站点进行采样监测工作,月初和月中旬各采样一次,由于每次采样地点涉及文成、泰顺、瑞安三地,都要花去大量的时间。根据计算,每月月初的采样,赵恒要走840公里的路程,其中陆路690公里,水路150公里。每月中下旬的采样,他要走330公里,其中陆路280公里,水路50公里。等到水质监测结果通报出来后,将对超标支流的属地政府发出预警。
库区环境保护任务重
肩担责任,他终不忘初心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由珊溪水库工程和赵山渡饮水工程组成。珊溪水库正常蓄水位142米,总库容18.24亿立方米;赵山渡水库正常蓄水位22米,总库容3414万立方米。该饮水工程年供水5亿立方米,日供水量约90万吨,供水范围包含温州四区、平阳、瑞安、苍南,占市区总供水量的70%,受益人数约为500万人。
为加强对珊溪水源地的环境保护,2008年10月,温州市环保局珊溪水利枢纽分局成立。那时候,赵恒就来了。八年守库栉风沐雨,赵恒跋山涉水,与青山绿水为伴。为了保护这个“大水缸”,赵恒和同事们夏冒酷暑、冬顶严寒,巡湖采样、应急出动,早出晚归、长途奔波,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库区的乡村角落。他也渐渐从一名环保“新兵”蜕变成如今能够独当一面的“老卫士”。
库区的水质自动站运维管理也是赵恒的日常任务。提起水质自动监测,他俨然变为“技术宅”,在电脑前观测各自动站和生态浮标收集的数据是否正常,在自动站房里和同事查看水质五参数,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物毒性、氰化物和各种藻类指数。
对于这一名“老同事”,温州市环保局珊溪水利枢纽分局局长叶盛感慨:“这里不比城里热闹,年轻人能甘于寂寞常年待在这儿不容易。分局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赵恒也曾有过机会,但他仍选择留下来坚守,着实不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