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创新职业教育 培育现代工匠
2016年07月13日 05:01:5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吕苏娟

  在职业教育的征途中,再大的投入也不为过,再小的创新也值得称赞。要打造现代工匠,需各方共同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筑起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工匠精神”真正涵养时代气质。

  7月12日,“浙江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正式举行。作为此次新政的一大亮点,转变人才评价导向,打破了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窠臼,旨在激发一线优秀人才的工作激情。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之前人们对“鄞州职教中心四导师带一学生,是不是教育资源浪费”的热议。

  教育资源浪费论的核心点,是人才的定义。试想,如果是四导师带硕士或博士,人们还会产生同样的质疑吗?人才,从不应唯学历论,而应唯能力论。而能力在于培养,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今,社会各界对职业人才的偏见与实际分工中职业人才缺口巨大的矛盾日益凸显,亟待破解。

  事实上,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多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以日本为例,政府给职业院校学生颁发相当于准学士学位的“专门士”称号,在其继续深造和应聘国家公务员等方面也给予同等待遇,因此日本一举成为“世界工厂”。长寿企业的背后,是日臻完善的职业教育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如美国畅销书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一书中所言:“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在我国,“工匠精神”也曾一度占据主流,支撑着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年少成名”“一举成功”等速食化的理念甚嚣尘上,职业人才和“工匠精神”逐渐缺失,而这极大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水平,积极培育现代工匠,正成为我国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一大佐证。

  现今,我国正处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阶段,未来五年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将呈“L”型走势,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将不可避免。而人才,特别是技术性人才,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更是国家创新创业的驱动力所在。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才+创新”模式的落地,势在必行。此次,鄞州职教中心从德、学、能和业四个方面全方位培养职业人才,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

  在浙江,职业教育的创新远不止于此。“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所实力强、办学特色鲜明的中职学校,每个设区市办好若干所骨干中职学校,等级职业学校覆盖率省三级达到95%以上,省一级达到70%以上,真正打造出一批名校和名专业。同时,我省还将不断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推进“厂中校”“校中厂”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优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建立职业训练院校,建立政府对职业培训进行奖补的激励机制。创新永无止境,教育与时俱进,只有如此,浙江方能成为人才生态最优省份,方能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职业教育的征途中,再大的投入也不为过,再小的创新也值得称赞。要打造现代工匠,需各方共同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筑起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工匠精神”真正涵养时代气质。


标签: 工匠;职业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 刘永拓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