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微信时代,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在网上与群众打交道
县委书记:“朋友圈”里看民意
2016年09月27日 05:51:3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何苏鸣

30.jpg

  编者按: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当网络舆论场成为至关重要的民意集散地,各级领导干部当然要经常上网看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审时度势、转变思维,通过朋友圈提升行政效率,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把“键对键”作为“面对面”的有益补充,值得肯定与点赞。“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无论网上网下,方法创新只是手段,关键是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才能真正走好群众路线。

  浙江在线9月27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何苏鸣)用微信联络,发朋友圈记录,正慢慢成为领导干部生活中的寻常一幕。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

  在浙江,作为“一线总指挥”的县(市、区)委书记,他们平时用微信吗?他们在关注什么?他们如何通过这种基于互联网的联络工具,与群众加强联系?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县(市、区)委书记,听听他们是如何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

  [朋友圈里都有谁]

  有党员干部更有普通百姓

  如今,在浙江,“触网”“触微”已成为越来越多县委书记的必修课。

  “之前主要上论坛、微博,现在大家都用微信朋友圈了,在这里也能看到许多舆情动态,所以也跟着‘转移阵地’。”丽水一位县委书记告诉记者,每天起床后、熄灯前,甚至午休、坐车的间隙刷一刷朋友圈,已经成为习惯。在他看来,很多同事也如此。

  也许有人认为,县委书记的朋友圈,也都是领导干部吧?

  其实不然,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书记的朋友圈里,普通百姓为数不少,而且备受他们关注。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一席话,令这位县委书记深有感触。在一次走访中,他与一位残疾青年互加微信。这位年轻人在面对面的聊天中表示,自己“一切都好,不需要帮助”,但在一天深夜,他通过朋友圈发出一条希望学习一技之长、帮助家庭减轻负担的信息。

  “看到这条朋友圈信息后,我立刻与相关部门联系,看看能不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他提供帮助。”后来,这位残疾青年学会了制作糕点,顺利找到了一份工作。

  这位县委书记说,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微信,几乎每一次走访调研,他都会添加几位来自基层的“好友”,“他们的朋友圈更真实,能让我了解许多的真实资讯。”

  当然,也会有一些小“烦恼”。县里鼓励农村青年发展电商,这位书记的朋友圈,常常被这些“小朋友”的广告刷屏。会反感吗?为什么不屏蔽?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书记笑了,“他们发展得好,就是对我们县里工作最大的支持。所以不仅不能屏蔽,有时间还得好好阅读,认真点赞。”

  [朋友圈里说点啥]

  从联络感情到吆喝工作

  杭州一位区委书记的微信朋友圈,是2014年开通的。一开始,主要是为了方便与亲戚朋友间联络交流。偶尔,他也会看看别人发在朋友圈里的政论性文章,可渐渐地,这位曾从事过宣传工作的区委书记发现,朋友圈也是独一无二的“宣传阵地”。

  这个发现,源于一次“意外”——“一次,我随手分享了区里下一步经济工作安排的一则信息,没想到,朋友圈里的很多好友又把这条信息转发出去。”这种直接而即时的互动方式,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样的宣传有用、有效。

  此后,他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朋友圈来推介自己主政的这一方水土。去年9月,区里组织了一场大型户外活动,当天一早,他就发布了一组现场照片并配上文字:今晚7点半,不见不散。“留言有300多条,电话也接了十几个,都是来询问具体活动安排的。”当天晚上,他又上传了现场视频,并留言“今晚的演出,接下来两天还可欣赏”,又引起朋友圈里的热烈“围观”和互动。

  “该干的工作干好,该说还得说,该唱也要唱。”这位区委书记这样分享自己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心得,“区里有什么工作亮点、出现了什么新鲜事物,一本正经地说,也许没人愿意听,可通过新闻、图片甚至视频的形式在朋友圈转发,形式更轻松,而且不仅是杭州的市民能看到,天南海北关心我们区的人都能看见,而且他们的关注点在哪里、希望改善什么工作,都有直接的反馈,对我工作上的启发不少。”

  上个月,两年前曾来杭州考察调研的省外一位县长,看到他在朋友圈里发布的一条关于区里几个“特色小镇”的情况,当下就来了电话,“我们对这个做法很感兴趣,能不能来取取经?”这样无心插柳的宣传,是朋友圈给这位区委书记的意外收获。

  他坦言,朋友圈变成了24小时的全天候“工作圈”,个人的生活空间少了,而工作上的拓展空间多了。

  [朋友圈里干什么]

  “互联网+政务”样样玩得转

  “接触时间不长,可接受程度很高。”说起微信朋友圈,金华一位县委书记这般打趣。

  2014年底,在县里的一次调研中,他偶然得知一家单位用微信群联络工作的效率高、效果好,就马上给自己的手机安上这个“工具”,并向全县各个部门、乡镇亮出“态度”:建议每位工作人员都学会使用微信,凡不涉及机密的工作,都可以尝试通过微信协调推进。

  “互联网已经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领导干部更不能回避。”这位书记分享了年初的一次经历:那天,他独自在县城散步,看到沿街的几堆垃圾,马上拍照发了朋友圈,“怎么回事?”并@了相关部门。

  短短4个字,引来街道、环保和城管等部门的迅速“围观”,很快,这些垃圾被清除。如今,“随手拍”也成了县里不少干部的习惯,大家都愿意通过发布朋友圈的形式,监督工作落实情况,并迅速反应,将问题解决于“微时”。

  这位县委书记将通过微信、朋友圈完成的工作交接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微平台,秒交办,“希望大家都能善于在平常工作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互联网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在他看来,以微信为平台代表的“互联网+政务”,对打造服务型政府功不可没。


标签: 县委书记;朋友圈;民意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