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重现古时传道讲学之风 鸿儒雅集会稽山
2016年10月16日 07:25:29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马悦

  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马悦)“我希望将来有年轻人能够在诗词这条路上走下来,不是只说诗词好,而是应该讲出来道理,到底为什么好,哪里好。”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站了长达两小时,只为讲授一堂诗词课。

  山水之间自有诗意栖居,师者、听众共襄文化盛事。“2016会稽山文化周暨第二届会稽山论坛”不久前在绍兴龙华寺举行,南开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古诗词专家叶嘉莹以《从敦煌曲到花间集——谈中国词体的特美》为题主讲了论坛的首场讲座。

  论坛由稽山书院主办、省文联和绍兴市文联等协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郁缀,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引驰等均以会稽山人文为核,从不同学术角度作了精彩讲座或对话。

  会稽山山川灵秀,滋养着渊源流长的古典文化。这在叶嘉莹《从敦煌曲到花间集——谈中国词体的特美》主题讲座中有生动呈现,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先生以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为例,细腻阐释中国词体意境之美。两个多小时站立授课,令在座者动容。主持这场讲座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妙语连珠:叶先生左手诗人之志,右手词人之雅,以婉约的生活状态成就了豪放的生命历程,在诗词的陪伴下,惠泽者众。

  “脚下有千万里路,走不完;路上有千百卷书,读不完,人生就是在读书中走路,在走路中读书,坐下来写点书。”在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冀欣的对话中,莫言漫谈文学与人生。从写作方式方法上的切身感受到现实生活对写作灵感的触动,从《红高粱》的张扬叛逆到《生死疲劳》的宗教意味,从对阅读视野、文学语言的阐述到对生命、生活的深刻感悟……正如他所持信念:向伟大的人看齐,培养艺术的美感和创作的自信心,在时间的长河中,真正好的作品不会湮没。

  龙华寺的礼堂内,山风徐徐,悠扬的笛声随着屏幕上的山水画连绵起伏,身穿黄色长衫的著名笛箫演奏家杜如松,正在演奏《渔舟垂钓图》。这是论坛在晚间举办的“稽山之光”雅集现场。雅集分为“会稽山川,唐诗之源”“若耶溪水,源远流长”“稽山之光,朗照远方”三个篇章,由诗朗诵、笛子独奏、越剧、古琴与独唱等组成,内容别致精彩。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雅集以古诗朗诵开场,值得一提的是,所朗诵的6首诗词都与会稽山有关,要么提及会稽山,要么是创作者路过会稽山而作。

  传承古韵,会稽山的夜晚也因这场创作的集会而熠熠生辉。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先生演唱的《稽山书院之歌》歌词,就是稽山书院结合会稽山之景和古典文化之情而创作的,曲谱前不久刚刚完成。

  映着淡绿色的灯光,大厅两侧“厚德载物,知行合一”“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的标语格外醒目。诚如稽山书院传承传统文化的主旨,在一首首诗词歌曲中,“稽山之光”雅集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崇沁润人心。

  会稽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书圣王羲之更是久居于此并留下千古名作《兰亭集序》。承办此次论坛的稽山书院始于北宋,由范仲淹任越州知州时创建,曾是“越地讲学圣地”,宋代理学家朱熹和明代思想家王阳明都曾在此讲学。2014年,历经千年沧桑的稽山书院复建,论坛的目的就是效仿古时传道讲学之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标签: 鸿儒;会稽山 责任编辑: 冯一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