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亚运之歌如何唱响世界

字体:
—2023—
08/27
11:40:26
2023-08-27 11:40:26 来源:浙江宣传

  “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30天之际,《同爱同在》作为杭州亚运会主题歌曲正式对外发布。

  过去几个月,这首歌已经在杭州地铁、图书馆乃至街头巷尾唱响,不知不觉在不少人脑海中单曲循环起来。有网友听完歌评论道,“多听几遍有点上头”“每天上班路上听到这首歌,感觉亚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音乐与体育,向来是一对合作无间的好CP。不同时代的亚运歌曲,曾激励一代代体育健儿奋勇拼搏,引得国人一次次热血沸腾。属于杭州的亚运之歌,如何唱得更响、传得更远?

  一

  音乐是记忆与情感的容器。即便岁月更迭、光阴流转,只要熟悉的旋律响起,便能唤醒那时那刻眼眶的湿润、胸腔的共鸣。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

  1990年9月22日,当千家万户都把电视信号切换到同一个场景——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现场,电视机里传出了轻灵悠扬的旋律,《同一首歌》像一股甘泉沁入心灵深处。那一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太阳和长城组成的赛事会徽、国民吉祥物“熊猫盼盼”,以及刘欢和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构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

  当时,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中国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正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而体育与音乐恰是沟通世界、融入世界的载体。《亚洲雄风》踩在了时代的节拍上,点燃了当时国人心中的那把火,其蕴含的澎湃生命力延续至今。

f758288bbdfa2207437fb68716e262d7.png

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现场 图源:新华社

  当时间来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彼时的中国在世界面前更加开放包容。当人们唱到“Asia,where the sun has risen(亚洲,太阳升起的地方)”,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以希望之光照耀前路。

  恩格斯曾说:“在一切艺术中,只有音乐才能产生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音乐也是优胜者。”音乐与体育赛事的结合是如此顺理成章、浑然天成,在历届亚运会、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上,鼓舞人心的乐章一次次奏响。

  如今,一首首杭州亚运推广曲已经谱写出来,就像精心烹饪的珍馐已经上桌。这些歌曲既有杭州元素、浙江特色,也有东方韵味、国际视野。顺着流动的音符,普罗大众将跟随着体育健儿,一同感受欢笑与泪水的交织、梦想与激情的碰撞、勇气与力量的传递。

  二

  当下,我们需要一首怎样的歌,来诠释杭州亚运会?

  如果说33年前的《亚洲雄风》,是对亚洲人崛起于世界之林的骄傲宣示,那么如今的《同爱同在》更多表达的是对亚洲“一家亲”的情感认同。它并非“打鸡血”式的劲歌嗨曲,而是以一种平和亲切的口吻,唱出亚洲一脉相通、命运与共的美好愿景。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杭州亚组委通过三轮公开征集与定向邀约,向全球征集了3000余首亚运音乐作品,如主题曲《同爱同在》、推广曲《从现在 到未来》《爱达未来》等,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

  从这些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体育的精神。比如《To Win》就唱出了运动健儿们奔赴赛场的决心与必胜的信念,令人血脉贲张。我们还听到了时代的潮声。比如《爱达未来》抓取钱江潮这一鲜活意象诠释亚运精神,在动情动感的叠音中,每个人都可以是时代弄潮儿。

  我们也听到了文化的魅力。比如《同爱同在》就写道,“亿万个骄傲的声音,汇聚成一句话,你和我同住亚细亚”。亚洲文明的多姿多彩、相融相生,浸润在歌词里,跃动在音符间。一个“同”字,正是这首歌的主旨所在。同住地球村、同在亚细亚,需要同呼吸、共命运。

  在亚运这个宏大命题下,创作者们从传统与时代中汲取灵感,锻造出激励生命的语汇、直击人心的旋律,传递出对“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热望。尤其是一批90后、00后新生代唱作人,为亚运歌曲注入青春时尚的气息,向世界展现出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

  不过,一首歌能不能广泛传唱、恒久流传,需要由民众来评判,用时间来检验。当前,亚运歌曲的热度虽在不断升温,但距离真正的“出圈”仍有差距,在社会上尚未形成“多声部”“大合唱”。如何让亚运之歌成为全民金曲,笔者认为,离不开三个关键词:

  共情。《早安隆回》配上梅西在世界杯上的飒爽英姿、励志故事,戳中了大家的心。作为精神与情感的纽带,亚运歌曲当结合竞技、拼搏、圆梦等振奋人心的场景,多用故事化的传播击中人们内心的柔软,引发共鸣共情。

  共创。《孤勇者》的爆火离不开短视频二次创作,原曲衍生出的“缉毒警察版”“战疫版”“抗癌版”等诸多版本在网上流传,最终成为顶流。亚运歌曲不妨借力网络上的广大音乐爱好者,鼓励他们在原曲基础上大开脑洞,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激活“野生”流量密码。

  共融。城市文化需要音乐来烘托,音乐也需要融入群众生活,让群众可感。像《同爱同在》,除了由专业歌手演绎之外,还邀请少儿合唱、小学生演唱来进行推广,在学校里、社区里、街巷间都响起了《同爱同在》的旋律,营造出浓厚的亚运氛围。让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亚运歌曲的魅力,需要调动群众的力量,持续推陈出新。

  三

  一首首亚运之歌,承担着讲好亚运故事、展示亚运美学、弘扬亚运精神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向世界递出的“流动名片”。

  我们大多都不是作曲家,写不出多真多深刻的歌,但可以用心聆听、感受音乐之美,用情传唱、筑起音乐之桥,为世界走近亚运增添一种美丽的“打开方式”。

  前不久,杭州一支年龄七八十岁的“摇滚奶奶”乐队,自发排练《同爱同在》《等你来》《美丽亚细亚 好大一个家》等亚运歌曲,引来众多网友点赞。奶奶们说:“亚运会就在家门口,一辈子还能碰到几回这样的大事啊?再不疯狂点,我们就更老啦!”

  亚运不仅是竞技赛场上的争金夺银,也是融入日常生活、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鲜活故事。用心去感受,会发现城市每天都在发生一些新的蜕变,周围环境中的“亚运含量”越来越高,等待着身处其中的人们与之“双向奔赴”。

  这时候,普通人如何沉浸式参与到这场盛事中,共享精彩亚运?笔者认为,不妨一展嘹亮歌喉,唱响心中那首亚运之歌,让自己站一回C位,当一次主角;也可以约上亲朋好友,尝试一次Citywalk,去街头巷尾邂逅亚运元素,感受城市之美;或者与跑友们去杭州西湖边打卡,在天然跑道上尽情挥洒汗水,唤醒沉睡的多巴胺;还可以在乡村赛一场既有泥土味、又有人情味的“村BA”,享受竞技场上的热烈与激情......

  “洒扫门庭,以候佳宾”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待客之道。今年以来,浙江全省域开展了“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动,希望以最佳风貌、最优环境迎接杭州亚运,这背后的关键在于“人”。全民参与的热情、“人人都是东道主”的共识,就是最美的亚运标识。

  如今,我们与亚运已近在咫尺,每个人都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行至转角处听到的美妙歌声、过马路时会心一笑的“车让人”、狭路相逢面带微笑的一声问好,或许就是每个人能向世界递出的“最美名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