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经世之学是怎样长成的

字体:
—2024—
05/01
15:26:30
2024-05-01 15:26:30 来源:浙江宣传

  康熙七年(1668年),一代大儒黄宗羲受邀到鄞县讲学,针砭时弊、见解独到,从广济桥到延庆寺,门庭若市、观者如堵。

  随着求学者增多,宁波人万泰就主动把自己的房子白云庄让出来,作为讲学场所。后来,白云庄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甬上证人书院”。这成为清代浙东经史学派的发祥地。

  浙东学派是浙江文化的独特印记之一。狭义地说,浙东学派是指以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在宁绍地区形成发展的清代浙东经史学派;广义的浙东学派包括前者,也囊括宋代至明清期间浙江其他地区的学术派别,如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等。

  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就狭义而言的浙东学派。他们主张的经世之学,到底该怎么理解?经世之学又是怎样长成的?一起来探寻浙东诸贤的精神世界。

  一

  “儒者之学,经纬天地”。浙东学派诸贤身居书斋,却心怀天地,鼓励做学问的人要有“经世”之淬炼。所谓“经世”,就是经纬世事,提倡做学问要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关心政治,在治国平天下中发挥作用。

  通常一个学派问世,离不开一个开宗立派的灵魂人物。浙东学派主张“经世”的传统来自黄宗羲。我们在《黄宗羲手握怎样的人生剧本》中曾提及,他曾历经一波三折,最终回到家乡余姚,开启了后半生的学术生涯,讲学足迹遍布绍兴、桐乡、海宁等地。

  在他眼中,治学的目的,就在于用,大有大用,小有小用,“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他还有句名言,“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

  受其影响,其弟子万斯同放弃“古文词诗歌”,转而提倡“经世之学,实儒者之要务”。万斯同的“经世”持论甚高,立足于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思索,期望能提炼出一个“万世之长策”。

  如,他在《昆仑河源考》中谈治水就很有见地。针对河患、河防,他不像当时的臣僚一样“各挟一必胜之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他谈如何治河,征引之博,辨证之精,可言之,可行之。

  第三代浙东学人全祖望,一心“为往圣继绝学”,以独树一帜的“经史合参”的“自得之学”,开拓出浙东学术的新境界。他的墓园里有这样一幅对联,“倜傥指挥天下事,风骚驱使古人书”,深沉厚重的使命感塑造了他惊人勤奋、笔耕不辍的一生。

  其后,被誉为浙东学派“史论大师”的章学诚,更是毕生致力于讲学、修志和著述,晚年双目失明仍请人代笔记录,呼吁“文章经世之业,立言亦期有补于世”。

  以黄宗羲为开局,上承王阳明、刘宗周(蕺山先生),下启万斯同、全祖望等人,浙东诸贤群星闪耀于中国思想史的长河。

  二

  经世之学,讲求平衡学与用的关系,体现着浙东学人的另一层担当:通过具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学术思想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进步。

  如,心忧天下的担当意识。时时心系天下,一直以来是儒家的传统,浙东学派同样对此怀有抱负。比如,黄宗羲融社会责任与道义情怀于一体,写成《明夷待访录》。他身后近200年,鸦片战争的枪炮声里,《明夷待访录》再次被士人群体争相阅读,成为晚清时期诸多志士仁人的“思想武器”;在“士农工商”价值序列根深蒂固的时代,由他率先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在近代中国同样激起了不息的回响。

  如,针砭时弊的批判意识。浙东学派最为人称道的点之一,就是敢于批判旧学风、开创新学风。乾嘉时期,考据学大行其道,学者们盲目地追逐时趋,一头钻进故纸堆,“皓首穷经而无当于世”,但浙东学派的“干将”章学诚,则以一腔孤勇,激烈批判伪史学,提倡真史学,彰显了浙东学人的反思精神和铮铮风骨。

  如,革故鼎新的进取意识。如万斯同的《儒林宗派》,将中国的学术思想史以新颖的图表形式来展现,反映学术思想的演化,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在几百年前是别具一格的;又如章学诚,则一改清代方志编修的诸多弊端,提出学术化的编修方法。一些研究方法哪怕在今天看来,都很有前瞻性。

  在辉煌灿烂的中国学术史上,浙东学人用博采众长的笔墨书写了一个时代。激扬时代风气、发出时代先声,正是这一学派关照社会现实的证明。

  三

  溯其源流,我们不仅能看到先贤们的思想端绪,更能感受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那么,这朵璀璨的“思想之花”,从怎样的一片“土壤”里生长出来?

  时代之风。明末清初,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政治风云瞬息万变。时代的风刀霜剑之下,“安稳的书桌”被倾覆,浙东学者开始了对治学态度与目标的检视。秉持着浙江人骨子里特有的务实,他们反对“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学术与现实的高频碰撞之中,奠定了一个学派的基础,有力推动了思想学术的发展。

  好学之风。浙东学派,在琅琅书声中发扬光大。《续甬上耆旧诗》如此描述宁波的新风气,“吾甬上,当是时,经史之学蔚起,雨聚笠,宵继灯,一振前辈之坠绪者……”寥寥数语,就可见浙东学子勤勉好学的氛围。

  好学传统催生了浙东诸地人才辈出的气象:万斯同客居京师江南馆20年修史,成为一代史学大师;全祖望承上启下,被称为“浙东史学之大柱”;第四代中又有章学诚这样的集大成者,还有入仕担任《四库全书》纂修官的邵晋涵……人生之路坎坎坷坷,哪怕时运不济,浙东学人也磨砺出“士志于道”的人文情怀,孜孜以学,树起一个学派的品格。

  传承之风。黄宗羲自述“甬上讲学之事,数百年所创见”,更夸赞“甬上多才,皆光明俊伟之士,足为吾薪火之寄”。正是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接力,成就了这个“有灵魂”的学术流派,浙东文化也因此呈现出超出地域的辐射力。

  比如,黄宗羲晚年计划撰写囊括宋元两朝儒学沉浮史的《宋元学案》,但在世时仅完成17卷,此为憾事一件;他的儿子黄百家继承父志续修,也未能完成;尔后,全祖望花了近10年时间,又增补32个学案;此后,黄宗羲后裔、全祖望的私淑弟子等人,又作了进一步修补订正,共100卷......从初纂到刊刻,历时100余年,皇皇巨著最终续力完成。

  学脉赓续,回响不绝。今天,当我们站在月湖畔、天一阁里、烟屿楼中,以“月湖月讲”“天一阁论坛”等方式论道古今,仿佛看到一个个从历史中走来的浙东学人,他们勤勉、深沉而饱含哲思,也感受到浙学汩汩滔滔的源头活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