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7全国两会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代表、委员热议经济稳中求进 如何稳 怎么进

2017-03-04 12:45:25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刘乐平 裘一佼 翁浩浩 吕玥

zjrb2017030400005v03b006.jpg

  近日,杭汽轮股份公司完成了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国内最大乙烯装置T5239/40/41三套汽轮机组本体的现场安装。“乙烯三机”是乙烯装置中最关键的汽轮压缩机组,世界上仅有通用电气(GE)、西门子、三菱等极少数公司有能力制造。这意味着杭汽轮实现了超百万等级乙烯装置国产化的首创。 通讯员 郑一明 沈峰 任杰 记者 全琳珉 摄

  浙江在线3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 裘一佼 翁浩浩 吕玥)回望2016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稳”字作为贯彻2017年全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如何稳,怎么进?来自浙江的代表委员们带来了他们的亲身实践和深入思考。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在“浙”里,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未来的风景。打破原有的发展惯性和模式之后,浙江经济迎来一个崭新的境界:经济提质增效,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生产与生活、发展与生态正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新的平衡。我们一起来听听浙江代表、委员的心声。

  富裕之后,清清河流最关情

  全国人大代表、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自豪地亮出了一张成绩单:去年华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4万元。快速的发展中,朱张金也常常想一个问题:难道就只是这样吗?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是否真的让村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朱张金自己办了个公司,七成村民在那里工作;全村98%的农户旧宅换新居,村民每年免费领取大米和豆油;60周岁以上老人,能领到村里给的生活补助金……

  这些年的实践,“高质量”“均衡性”一路伴随着华丰村的每一次突破。“我们追求的发展,不仅是收入增加,更是从产业、就业到生活保障,说到底,就是村民的获得感。”在村民生活更上一层楼之后,朱张金发现,大家对环境质量越来越在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所共知,“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这项改革从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出发,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因而获得了广泛支持。

  今年两会,朱张金依然紧盯治水。以地域而言,海宁地处杭嘉湖平原低洼区域、太湖流域末梢,受河流区域性影响较大。朱张金告诉记者,早些年,华丰人就已经注意到养殖业带来的污染,村里的养猪大户都关了养猪场,但是村民“垃圾向河里扔”的生活习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如今,乘着“五水共治”的东风,爱水、护水、不向河道倾倒垃圾写入了村规民约,加上河道清淤、截污纳管、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流经华丰村的7条河流,渐渐成为村民最爱去的地方。家乡的河流,不仅可游泳了,而且承载起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减有加,结构调整见曙光

  直面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新问题,许多探索并无先例可循,甚至可能不被理解。比如,处置僵尸企业,一些企业会关停、员工要分流。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要不要做?

  “要开创新气象,就必须拿出改革攻坚的勇气!”全国人大代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利众的回答掷地有声。陈利众认为,僵尸企业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资源整体运行效率。如果这些资源运用到效益好、效率高的企业,就有可能形成更多新的社会财富。

  浙江早在2014年就着手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对资不抵债的企业采取增资扩股、资产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一企一策”集中力量解决。2016年,浙江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对“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全年完成处置555家“僵尸企业”。

  处置僵尸企业,整顿“低小散”,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代表委员们认为,暂时的“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而浙江经济也在这进退之间迈上了新台阶。

  全国政协委员、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建沂认为,经过转型升级的阵痛,当前的浙江经济,已经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应当结合我省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的目标,将“引进来”和产业梯度转移有机结合起来。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进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和技术。同时,提前布局,有规划、有组织地将省内的部分优势产业、产能梯度布局至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实施“腾笼换鸟”,形成集聚效应。

  以退为进也是企业转型的战略。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告诉记者,过去三年,传化集团年复合增长率约30%,这主要得益于企业在生产型服务业领域发力,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掀开了发展的天花板,传化集团也从一个纯粹的制造业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型。

  稳中求进,速度质量更平衡

  过去几年,浙江经济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

  王建沂曾留意过,如果拉长时间轴来看浙江经济: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3.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4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6%;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42886亿元,比上年增长8%;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46485亿元,比上年增长7.5%。纵向看态势。不难看出,近几年来,浙江GDP增速虽有波动,但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横向看格局。考虑到浙江经济在中国经济的权重和地位,这样的增速也意味着,浙江经济为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继续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作出了突出贡献。继续拉长横向比较轴,放在全球范围内审视,把浙江视作一个区域经济体来看,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经济总量突破4.6万亿元的浙江经济,完全可以凭借7.5%的增速跻身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阵营。

  “在一个更长时间段和更宽广的视野里观察,我对浙江经济更有信心了!”王建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他认为,当下以高能耗、高成本、低产出为增长路径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未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三者的统一,形成有质量增长,而浙江已经稳健地走上了这条路。

  “我们应当认识到,经济转型不会一蹴而就,政府和企业都要沉得住气,必须从心底里认识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是第一位的。”陈利众告诉记者,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首先是要求稳而不是求快,经济要调结构,也须先转型才能升级。而无论是在下行中稳定经济,还是在转型中深化创新驱动,都需要时间与空间,需要不断适应新变化。

  记者与众多的代表、委员交流时发现,关于经济增长的“稳”和“进”,一个共识已经深入人心:经济增长速度不再成为衡量发展质量的唯一指标,只有速度而没有更高质量、效益的经济增长不值得追求。

标签:经济;代表;委员;热议 编辑: 杨静涛

精彩影像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