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北京3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浩浩 董洁 丁谨之 浙江法制报记者 王索妮)法者,治之端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每一步进程,都牵动着公众的心。
3月12日下午,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住浙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审议和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17年,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入了决战之年。如何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 ,研读“两高”报告后,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
善啃“硬骨头” 深化改革不停步
【读报告】
支持配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检察机关坚决拥护、积极配合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摘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代表说】
在全国人大代表齐奇看来,今年的“两高”报告亮点很多,比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平安中国建设、服务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部署“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有效开展司法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等。
齐奇代表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只有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严格执行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和程序公正的原则,才能实现改革目的。
“这方面,关键要统一适用法定的证明标准,确保侦查、起诉、审判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齐奇代表举例说,一些地方法院运用大数据技术,探索把统一适用的证据标准嵌入数据化的办案程序中,如果该鉴定的没有做,该取证核对的没有做,就不能转入下一道程序。
齐奇代表建议,国家监察体制的重大改革的背景下,要实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有序衔接,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充分发挥好国家监察和检察监督、法院审判的职能作用。
【读报告】
继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统一证据标准,提高证人出庭率和律师辩护率,更好地发挥庭审作用。——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开展检察环节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专项检查。——摘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委员说】
“近年来,‘两高’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成效逐渐显现,比如立案制度、庭审证据制度等改革,进一步树立了司法公信力。”作为一名法律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廉熙对此深有感触。
这些年,在办理各类案件中,黄廉熙委员结识了许多法官和检察官。让她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双方的信任感越来越强。“去年以来,‘两高’对律师工作非常重视,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规定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进一步发挥了律师在法治进程、司法审判中的作用。”黄廉熙委员希望,司法机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一线办案法官认识到,律师是法律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案件的公正审判。
同时,黄廉熙委员关注到执行难问题。她建议,“两高”要加大力度解决执行难问题,特别是对依法已作出裁决、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定要坚决执行。
聚焦新问题,创新探索更惠民
【读报告】
依法审理检察机关、公益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深入推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摘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代表说】
作为一名曾经的检察工作者,这些年,全国人大代表陈云龙见证了检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司法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
在研读“两高”报告时,陈云龙代表特别关注到了“公益诉讼”这个话题。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13个省区市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2016年,13个省区市检察机关试点以来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109件。
“13个省区市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已经一年半多,按照工作推进的初步安排,今年7月左右这项工作就将在全国全面推开。”陈云龙代表认为,公益诉讼改革对于当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受损而存在无人诉等情形时,修护受损的利益特别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生态环境侵害、食品药品安全侵害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他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有关部门开展调研,明确程序、效力等方面规定,确保这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顺利开展。
【读报告】
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司法应对。积极回应“互联网+”背景下群众关切,妥善审理涉及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类型案件。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探索“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模式。
——摘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委员说】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领域的司法问题。他向记者讲起了一组数据:近年来,大量涉网纠纷进入司法领域,并以几何级态势增长。以电子商务纠纷为例,起诉到杭州法院的案件,2013年为600余件,2014年为1200余件,2015年升至3000余件,2016年已经突破10000件。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以及其他经济社会领域的涉网案件频发,对司法服务提出了便捷性、数据化、互联互通的新需求。”谢双成委员建议,设立网络法院,专门审理、研判涉网案件。
他认为,设立网络法院是改革司法供给侧、践行司法为民的迫切需要,可以为我国全面建立“网上公检法”探路破冰,与其他监管部门形成合力,有效提升国家对网络空间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
“可以先行先试,设立中国(杭州)网络法院,孵化形成网上立案、送达、举证、开庭、执行等一整套诉讼规则规程,为全国法院网络审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谢双成委员说。
端平“一盆水” 公平正义看得见
【读报告】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发布10起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典型案例,为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平等司法保护。——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最高检先后制定实施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8条意见”、加强产权司法保护“22条意见”。——摘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代表说】
“从我近20年的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来看,维科家纺的发展壮大,与宁波良好的法治环境分不开。”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维科家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员工杨晓霞说。
“我们企业所在区的法院工作人员经常主动上门给予法律援助。”杨晓霞代表说,近年来,从普通市民到行政部门,法律意识都大幅提高,司法部门的整体执法水平也越来越高。点滴间,体现出法治浙江建设不断深化的步伐。
她认为,经济新常态下,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更加重要,建议“两高”进一步指导支持各级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审判效率、加强监督检查,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也为全国各类型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杨晓霞代表说,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也要有所作为。她举了一个例子:维科家纺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比如专门针对劳动合同法举办培训、研讨班,引导全体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着力打造企业良好的法治氛围。
【读报告】
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到公平正义。——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加强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摘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委员说】
一年多前,全国政协委员张波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调任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从此成为了这家有1.5万名员工的国企的“大家长”。张波委员的切身体会是,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发展有了越来越好的法治环境。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张波委员向记者讲起了亲身经历:之前,省商业集团下属企业与外省企业有3起债务诉讼,都是外地企业拖欠合同款项,最大的一起涉案金额上亿元,但他们到外地维权却很困难,有的案件三四年都没有得到判决,甚至出现公权力不当干预民事纠纷的情况,极大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张波委员认为,地方保护主义是当今司法公正的“大敌”之一,从破坏司法的统一性、权威性、独立性、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执行等方面影响司法公正。因此,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必须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