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7全国两会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做好“融报道”,讲好“融故事”

——浙报集团全媒体采编团队的两会时间

2017-03-16 06:42:0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3月16日讯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是浙报集团“核心圈”的报纸端、PC端、移动端“三端”深度融合后又一次全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精彩呈现。前方记者采访写稿、出镜对话、视频直播……“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后方“中央厨房”统筹调度指挥,精心策划设计编辑,不断推出内容和创意俱佳的全媒体新闻产品。

  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争奇斗艳。在传播格局深刻调整、传播方式深度融合的今天,且听浙报集团全媒体采编团队讲述他们如何在两会上写好“浙报道”,拍好“浙视频”,讲好“浙故事”。

  三次点赞收获信心

  刘乐平

  这是浙报集团三端深度融合后首次出征全国两会报道,发生在我身上的三个小故事让我对媒体融合有了更深切的认识,更让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信心。

  这一天,浙江代表团最后一次小组讨论,我们采访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他没反应过来:“浙江日报也要拍?”我解释,小视频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播放。南存辉竖起大拇指,“这个形式有创意!”——这是来自代表委员的肯定。

  这一天,中午吃饭排队,排在我后面的一位电视台资深记者拍着我的肩膀说:“我看到你们做的视频了,很有意思!”那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前,我在人民大会堂前的现场播报。我的理解他应该是指跟电视台的“一本正经”比,我们更轻巧有趣吧——这是来自电视台同行的“表扬”。

  这一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我想拍一点场外花絮。拿着集团的“单兵装备”,视频拍到第五遍的时候,我自觉才勉强及格。哪想却获得后方的“点赞”,“都挺好,可以直接用!”菜鸟一枚,大受鼓舞——这是来自同事的鼓励。

  (作者为浙江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记者)

  新装备带来新“触角”

  裘一佼

  今年,我们采访的“标配”是一个全媒体记者包。直播、短视频、记者连线……代表委员对这些装备很好奇,有一位代表还把我们这一套全媒体设备“晒”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

  全媒体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触角”去感知两会。

  3月8日妇女节这天,在视频部同事的提议下,我做了一个“记者连线”,讲讲这一天浙江团女代表们的故事。在会场,发现女代表们不仅穿得亮丽,而且有更亮丽的履职成绩和精彩人生,素材丰富得可以写一个评论,于是这个“记者连线”多了一个副产品——两会走笔《温柔的力量》,最终呈现时,连线与文字相互呼应,评论变得可看、可听,感觉很新鲜。

  本次两会报道中,新“触角”也让我们纸媒端稿件有了更多的“镜头感”,即使是内容较为宏观的话题式报道,我们也力争采撷最鲜活的现场。因为多角度的丰富呈现,才能让用户感到自然、新鲜、有趣、受益。我们在现场,要把新闻种到用户心里去。

  (作者为浙江日报全媒体社会与生态新闻部记者)

  “一鱼三吃”我心澎湃

  邓国芳

  全国两会,浙报集团融媒体大练兵。我,一个浸淫文字已经12年的党报纸媒记者,竟也大胆地举起照相机、摄像机,制作起视频和图片报道,且第一次献出了自己的“声音”。

  那是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第三场记者会。上午9时许,记者会开始,我立刻打开全媒体记者包,取出本报的采访“神器”,并请现场的一位同行为我录制一段简短的“出镜”视频。扼要的文字介绍、五六张照片和3段视频,随即传回。后方编辑团队迅速将我传回的视频素材剪辑好,还充分发挥“中央厨房”作用,为我的报道“加料”。一刻钟后,一条集视频、图片与文字于一体的全媒体报道诞生。

  当天夜晚,回味这场新闻发布会,我的脑海里再次闪过一个想法:民生问题、企业作答。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我得出一个判断:社会力量参与破解民生难题,已迎来大好机遇。于是立即敲下1000余字的两会走笔,传递了独到观点。

  这是“一鱼三吃”的大胆尝试,尽管谈不上完美,却也令我心潮澎湃。而今,我既坚信文字的力量,也相信声音、图片和视频的魅力。

  (作者为浙江日报全媒体社会与生态新闻部记者)

  突破自己感觉真棒

  吕玥

  我的“融”故事是之前作为纸媒记者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体验一,是真的要赶早。下飞机前,我与搭档翁浩浩便进入“临战”状态。与一位政协委员进行纸条沟通,希望其能在下机后上车前的短暂时间里出个镜,委员应允。

  体验二,是必须要赶紧。当飞机落地仍在滑行时,我和翁浩浩就组装并检查好设备,与电视台记者一起候在下机口,机舱门一打开,我们到地面后迅速形成两个“机位”,对委员进行视频拍摄。

  体验三,是得急中生智。在前往驻地的路上,我们一边写纸媒端稿件,一边把拍摄的视频第一时间发回“中央厨房”,供后方编辑再加工。因为第一道采访比较仓促,而且背景声音太嘈杂,不是很满意,我们到驻地后,马上又对委员进行补充采访和拍摄。我们这对“突击拍档”终于完成纸媒记者的第一次全媒体报道。

  回想这段融媒体初体验,我切身感受到,只有真的去做了,才能发现问题和方向。那天我发了一条微博:“人么,总要试着突破自己,是吧?”

  (作者为浙江日报全媒体政治新闻部记者)

  镜头之下两会更近

  丁谨之

  一只话筒,一个镜头,让我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依旧充满了第一次参与的新鲜感。全国两会报道迈入融媒体时代,心中常反问自己:“该怎样让受众离两会更近些?”

  抵达驻地后,我们自选的第一个融媒体选题是——刚入住的代表在忙啥?这一灵感,源于对门“邻居”周国辉代表。刚到房间,他就马上请服务人员帮忙连上无线网。于是,带着“入住后在忙啥”的问题,我们敲开了代表的房门。准备议案、打电话报平安、翻阅报纸,没有预设的回答充满了人情味儿,也让受众离两会、离代表更近了。

  我们期待在未来做得更好,让受众看到那些报纸上寻不到的细节,从不同侧面“实录”更多鲜活有趣的故事。在那些来不及捕捉的瞬间里,自助餐厅前的许江代表,为一群人阐释着中西绘画的不同特点;电梯里的宗庆后代表,突然发问同行者的收入待遇;临行前的郑杰代表,拉着行李说:“回去喽,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真实、鲜活、有人情味儿,这是“更近”的两会,也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

  (作者为浙江日报全媒体政治新闻部记者)

  难忘第一次的心跳

  翁浩浩

  3月7日下午,“政协委员谈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记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我和同事吕玥负责做现场直播。

  离记者会还有半个多小时,现场已经相当热闹:有录视频开场白的,有拍空镜头的,有采访媒体同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融媒体大战”的硝烟。

  我们当然也不能“示弱”,赶紧拍视频、拍照片、做采访。事实上,在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当天,我在人民大会堂前出过一次镜,但由于紧张、错过时间节点等原因,最终被“CUT”掉了。于是,这一次直播采访成为我在全国两会上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各位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的网友,大家好,我现在是在……”我对着镜头说话,还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第一遍忘词了,第二遍终于成功了。

  从最初出镜时的“小紧张”到渐渐从容不迫,从录制视频到配同期声,十几天时间,我的全媒体感觉越来越强。我也不再只是拿着笔在战斗,肩上的全媒体记者包、手中的镜头伴着我们一同奔赴新闻现场。

  (作者为浙江日报全媒体政治新闻部记者)

  “融记者”迎来新挑战

  董洁

  “这是什么新装备?”今年全国两会上,我们使用的全媒体记者包,引起了代表委员和同行们极大的兴趣。其实不止他们感到新鲜,用全媒体的方式立体报道全国两会,对我们“融记者”本身,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融”要求面对镜头更加自如,做好一名出镜记者。“融记者”必须拿起话筒,自信地站在镜头前,像电视台的记者那样做口播。

  “融”要求对画面更加敏感,做好一名摄像师。拍摄的两会画面直接在手机上进行初步剪辑,第一时间发布出来,用画面让网友“零距离”“零时差”地感受到全国两会开幕前后现场的状态。

  “融”要求对技术更加在行,做好一名剪辑师。我们将宗庆后代表1个多小时采访视频剪辑成2分钟左右的金句“短视频”,再加上文字稿件,全方位地呈现了代表的风采,形成了很好的传播力,点击量近10万次。

  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融的是各项采编技能,融的也是记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作者为浙江日报全媒体政治新闻部记者)

  转型视频收获快乐

  王坚颖

  我做了20多年的摄影记者,做图片新闻轻车熟路,做视频新闻只会“三板斧”。一天夜访代表履职情况,用摄像机拍的画面质量不尽如人意,我一下就懂了电视台记者为什么总是带着LED灯。一个人摄像、提问、举话筒采访代表,5分钟后发现胳膊伸得太远太直,这酸爽……一路磕磕绊绊地走过来,转型有点痛。

  转型有痛苦不只我一人,全国两会报道期间,熟悉的电视台记者胸口多了一台照相机,同屋的电台记者随身带着视频直播用的手柄,大院里的文字记者轮番上场做过我的出镜记者。每个媒体人都在尽力适应转型的新要求,大家也都明白融媒体时代已势不可挡。

  压力就是动力,每天采访、拍摄、剪辑,我的视频拍摄技能也迅速升级,有了个人的套路。代表们的履职事迹随着“浙视频”的传播被人知晓,有代表主动跑过来和我握手,连声说谢谢。“浙视频”北京团队每天产出六七个原创两会新闻,四档栏目火力全开,报道数量和质量都远超往年,大家的快乐在慢慢积累。

  转型,痛并快乐着。

  (作者为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全媒体视频影像部采访室主任)

  平面媒体立体呈现

  滕昶

  第一次坐在集团传媒大厦22楼的“中央厨房”——全媒体指挥监测中心进行全国两会报道,作为纸媒端的一名编辑,手中拿着第二天的版面,眼睛盯着实时更新的大屏幕,心里要想着:平面媒体,怎样才能立体化?

  虽然整个编辑流程是从晚上开始的,但是每天早上,我们都给自己多布置了一项任务,仔细研读各个新闻客户端的两会报道,并且清晰掌握当天的新闻动态。

  特别是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在前方的同事每天采写、制作了大量优质的新闻产品,有哪些可以在纸媒上呈现?当天,又有什么舆论热点,需要立即和前方记者沟通,在纸媒端抓好第二落点?两会期间有不少大篇幅的报告、文件需要刊登。我们怎样做更易读的可视化呈现?有时候,稿件编排工作早早完成了,倒是一张图表,让我们“折腾”到后半夜,为的就是报纸版面上也能有“轻阅读”体验。

  深度融合是我们每个媒体人的目标,看到纸媒越来越立体,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作者为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夜班编辑部编辑)

  日思夜想打造爆款

  包璇漪

  今年全国两会,如何推出让数字端千万用户转发到手软的爆款产品,是我所在的数字编辑部统筹策划室全体小伙伴日思夜想的事。

  我们提前谋划,根据全国两会日程精心选择投放节点,端出了多个H5、可视化长图、动图等产品,数量上形成规模,质量上有所突破。

  例如我们的《代表委员邀你加入群聊》H5,不但形式上逼真模拟微信群,更在互动环节里精心设计了由用户选择表情包、提交心里话等互动环节;例如我们的《总书记,浙江向您报告——勇立潮头谋新篇》全媒体可视化系列报道,聚焦“拆治归”,立足浙江实践和浙江经验,连续推出了《绿水青山带笑颜》《重整山河奔小康》等高度凝练、新颖可读的作品;例如我们的《一起找找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我浙元素》长图文可视化产品,由于提前预判、准备充分,在政府工作报告草案发布3个小时后,就已上线……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作品的点击量都跃上了“10万+”。

  我和小伙伴们在这次融合作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任何一个新媒体作品,都是前后方通力合作、多部门协同作战的集体成果。

  (作者为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编辑)

  三端齐发“玩”出新意

  黄昕

  2017年全国两会,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视觉设计室在媒体融合的潮流下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力求用更加新颖、更加融合的形式展现全国两会中的浙江元素。

  系列作品从策划阶段开始,就注重媒体融合、三端呈现。来自不同端口的所有设计人员,面对全国两会主题,对报纸版式、网站页面、客户端新媒体产品统一设计、统一制作,让三端全国两会报道在呈现上更加统一,在产品上更加整体,在品牌上更加响亮。

  在新媒体产品创意方面,我们也力求加强设计感和用户互动性,以H5产品《代表委员邀你加入群聊》为例,不但在原有构架的基础上,以聊天语音、头像设计等形式还原微信群聊模式,还加入了人民大会堂设计元素和配色方案,使得产品更加有全国两会参与感和代入感。

  同时设计团队更注重对全媒体多平台兼容方面的探索,针对不同平台进行开发,最后通过统一合成,做到同一链接地址,在不同环境下都可以流畅体验。

  (作者为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视觉设计室主任)

  我们让浙报“动”起来

  周翌

  回顾这十几天,我们的团队完成了一次关于创新的探索:

  《新白娘子传奇之最多跑一次》H5,结合浙江人熟知的传统典故,采用形象生动的故事形式,结合新颖有趣的交互,当日即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获得15万多点击量。

  “会动的浙江日报”GIF动图系列,从委员代表们到会至全国两会闭幕,连续推出了14期《全国两会那些事儿》,从每天早上选题讨论到仔细观看完整视频,反复斟酌截取精华部分再到设计修改,策划和设计一直在创新;同样坚守两会报道的,还有运营微博、微信的同事,尤其是微博,为了做好两会宣传,及时传递好声音,每天从早坚守到晚,日均推文100条。全国两会期间,浙报集团两微在省级党报社交传播力指数排行榜上连续3天排名全国第一。

  在全国两会闭幕当天上午,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了《98秒看完2017年全国两会》短视频,在微博上获得广泛转发。这个用户评论“很燃很给力”的视频,团队伙伴从两会前就开始策划。

  感谢媒体融合,让创新的可能性变得无限大。

  (作者为浙江日报新媒体运营中心副主任)

标签:融媒体;融合;融报道 编辑: 杨静涛

精彩影像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