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8年浙江省两会 > 全媒矩阵 正文

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最多跑一次”,跑出改革发展加速度

2018-01-27 08:06:26 来源: 浙江在线

  1月25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杭州代表团的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大家不约而同地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点赞。 记者 梁臻 董旭明 摄

  省人大代表钟建波——

  把改革精神推广到各领域

  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国瑞)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必须贯穿到政府运行各环节,渗透到经济体制改革各领域,延伸到社会治理各方面,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看到这段话,省人大代表、宁波工业投资集团总经理钟建波深有感触:“我本来还想提这个建议,报告里的提法,说到我心里去了。”

  宁波近年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成果,钟建波看在眼里。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主平台,宁波将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应纳尽纳”,推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现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要进行政服务中心一个门,基本就能把事办成。”钟建波代表说,能让最广大群众感受到变化,都能有获得感,这是“最多跑一次”改革最了不起的成果!

  “‘最多跑一次’能做好,关键在于心中要有群众。”钟建波代表说,和其他诸多改革项目相比,“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口号更加简单明了,任何人一听就懂,“越是这样,推进这项改革就越需要政府部门的勇气和担当。因为口号越明确,公众就越容易监督,一旦做不好,政府就会失信于民。”

  心中有群众,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更简单。钟建波代表至今记得去年发生的一件事:

  去年国庆期间,76岁的原和丰纺织厂老职工朱先生和他女儿来到宁波工投集团资产管理部(工投集团承担了处理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要求按照房改政策购买其位于原江东区某社区的房子产权,请工投初核。但是,朱先生的户口本显示,他曾于1983年有过一套福利房,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其提供材料,证明这套福利房已经交还,否则无法享受房改政策。时隔35年,福利房已被拆迁,交还房子时的见证人和相关材料一时也找不到了,拆迁签约的期限即将临近,老人心急火燎。

  了解情况后,宁波工投集团明确表态:尽快协调解决,决不能让老人自己多跑。资产管理部工作人员朱芸随后开始四处奔忙,先后到街道、拆迁办、地名办、档案馆等单位查阅历史资料,最终在宁波市档案馆找到了卷宗,解决了老人的难题。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钟建波代表说,“最多跑一次”体现的是一种工作作风、为民理念,“这种作风和理念,可以进一步深化,比如延伸到公共服务窗口等更多领域,而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只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快办好。我们国有企业也应该有责任担当,以此推动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

  如何将“最多跑一次”拓展到更多领域?“报告提出,全面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这是根本的解决之道。”钟建波代表说,将大量沉睡的历史资料、各领域的数据联通起来、实现共享,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观念的转变,需要我们真正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当成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为民服务意识。”

  省人大代表朱素芳——

  改革,就要一往无前 

  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丁谨之)在衢州代表团首次全体会议上,省人大代表、衢州市衢江区区长朱素芳就与大家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一家总部原设于北方某地的大企业,因感叹浙江出众的政务发展环境,打算将总部“迁居”衢江。“这意味着,衢江区每年将增加5至10亿元的税收!”这绝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朱素芳代表告诉记者,机遇得益于一项正在衢州加速发力的改革——“最多跑一次”。

  2017年,衢江区引入了一项由该公司投资的项目,总额36亿元。“从谈判到落地,仅用了5个月。如果没有这项改革,最起码需耗时1年半。”审批耗时短、行政效率高,投资方不由向朱素芳代表感叹,这样的速度“简直不可思议”。良好的营商环境,令衢江区获得了投资方的青睐,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进一家门,到一个窗,办多家事——这正是“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企业投资、群众办事带来的便利。2016年5月以来,衢州先行在全省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试点。“目前,衢江区‘最多跑一次’已覆盖70%的办事事项,13个事项实现‘证照联办’,此外还通过‘工商营业执照上门代办’的金融‘店小二’服务,让企业办事一次都不跑成为可能。”朱素芳代表亮出的成绩单,干货十足。

  办事持续提速的背后,是政府各部门从观念到工作流程的巨大转变。为让“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快、跑久、跑好”,衢江区的各级干部不仅为服务山区群众迈开了步子,更让政府的自身改革“跑”起来:“互联网”申报、“无纸化”审批,区质监分局70%的审批事项实现“跑零次”;区民政局实现了老年人优待证现场制证,制证周期从60天缩短到5分钟。

  足以展示的经验不少,但朱素芳代表已将目光投向未来。“加快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由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相关部门由发改部门代跑、环评能评等审批中间环节由职能部门代办”,她指着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告诉记者,基层调研中,企业向她反映最多的正是“最难加速”的中间环节。“政府部门的速度上去了,但中介机构由于业务量大,拖了后腿。下一步,让政府部门来代跑、代办,无疑将推动审批提速,也将进一步倒逼政府自身改革。”

  “这一来,政府的压力会不会太大?”面对记者的提问,朱素芳代表充满信心:“有难度,我来带头。今年,我自己将全程代办两个项目,由此查找审批提速的瓶颈,争取减少环节、再造流程,把改革进行到底!”她透露,拿到政府工作报告后,她就给区发改局局长打电话布置了工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就得一往无前。”

  省人大代表王水福——

  “承认这样的错误,我很乐意!”

  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苏鸣 吴勇)当选省人大代表那么多年,今年大概是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水福在会上“道歉”次数最多的一次。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我在大会小会上都表达自己的担心,感觉这个事情做不成,今年,我又在大会小会上道歉,告诉大家,‘我错了!’”谈起自己一年前的怀疑悲观,王水福代表忍不住笑了,但他很快又起话头,“这一年改革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决心和担当,承认这样的错误,我很乐意!”

  翻开手中的政府工作报告,指着这段论述——“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巨大成效,浙江成为审批事项最少、管理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省份之一”,王水福代表感慨地说,作为浙江的企业家是幸福的,省委省政府的改革决心、力度和成果都值得大大点赞。

  改革成效就在身边。王水福代表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进,给他带来的感受直接又明显:办理出国旅游等个人业务,方便了;企业审批的各个事项申请,也方便了;更重要的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人都有数据意识了。

  “信息资源、数据资源,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只是经济领域的事,有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打通了所有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整合、共享,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这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我们要用好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在数据资源利用上的这一步“先手棋”,也让身为企业家代表的王水福有了一丝“落后”的焦虑,“目前,在数据资源利用、整合与共享方面,我们的大多数企业落在了政府部门的后面,我们必须努力迎头赶上,加速信息化、数据化,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王水福代表去省外出差,总有许多同行问起他,“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到底是不是动真格?”“我每次都很认真地告诉他们,是真的!政府有决心,改革也有成效。这是我们浙江的金名片,这一次,我们又走在了全国前面!”王水福代表说,这是他最骄傲的时刻。

  省政协委员辛涌——

  以立法助力改革深化 

  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董洁)“31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共提到了10余次‘最多跑一次’改革!”1月26日中午,在民建界别委员的驻地,省政协委员、民建台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辛涌向记者欣喜地表示。

  这次赴会,他带来的3份提案,都与“最多跑一次”改革相关。

  因为曾经从事律师职业,他从立法的角度提出了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我建议,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要尽快把成熟的做法、经验提炼出来,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可复制、可参照、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辛涌委员建议。

  他认为,浙江的地方立法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期省人大常委会正在征集未来5年立法规划建议,如果能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纳入其中,对今后的改革工作将起到更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一份提案,背后凝结着委员的充分调研所得。

  辛涌委员的另一个身份,是台州市统一战线民主监督团团长,从2017年5月起,他共跑了台州市6个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和部分乡镇、村的服务窗口,此外还走访了6个市级部门、4个区级部门,并就“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协商,每到一个窗口都陪着办证群众开展体验式监督。

  在某县进行监督的过程中,他跟着一名村民体验了办理农村建房审批事项的全过程,也由此发现了一些改革中的“堵点”。

  “窗口受理阶段,一名年轻工作人员来审查材料,他说产权登记材料需补充,但是经负责人仔细核对无需补充。”辛涌委员认为,窗口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如何,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立法优化事前咨询服务和事后评价体系。

  辛涌委员认为,如果通过立法将办事流程做出细致的规定,将有助于用刚性的手段纠正这种上下办事流程不一致的问题。

  “希望能通过法律的形式巩固‘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推进改革的深化。”辛涌委员表示。

  省政协委员魏江——

  关键在于“四大转变” 

  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文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魏江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现阶段成果的评价。“永远不要低估‘最多跑一次’变革的意义,这场变革不仅是政府甘当‘店小二’那么简单。”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全面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加快推进“一窗受理”“一证通办”,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魏江委员认为,看改革有没有进行到底,关键是看有没有完成四个转变。

  首先是政府身份和角色的转变。“过去,民众跑部门,经常会听到‘这归某某部门管’这样的话,但现在变成跑窗口之后,已经很少听到部门两个字了。窗口事实上就是一个界面,老百姓到窗口来‘下单’,政府‘接单’。”魏江委员打了一个比方:就好像去餐厅吃饭,顾客只管点菜,不用担心菜是怎么被端上桌的。“所以政府和民众、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浙江探索和实践,从‘跑多次’到‘跑一次’,不是简单量变,带来的是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

  其次是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转变。“50%,这个数据沉甸甸。”魏江委员指着政府工作报告上的一句话——全面推广“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年底前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一次办结”,其中80%以上开通网上办理,50%以上的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他认为,50%以上的民生事项要实现“一证通办”,要突破的是“部门主义”,拆除的是部门之间的“篱笆”。这表现为政府成为一个平台组织。平台的特点是开放和协同,这倒逼部门之间高度协同相互支持,才能达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一证通办的要求。

  第三个转变在于管理服务流程。“最多跑一次”对办事人来说,直接的体验是办事时间大为缩短,对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则是工作流程的显著改变。“后台流程平行化、手续网络化、评估检测手段数据化是‘最多跑一次’能持续的必要手段。”魏江委员直言。

  “为什么今天可以提‘最多跑一次’?因为今天有互联网。”这是魏江委员提到的最后一个转变,即互联网带给政务服务的改变。但魏江委员也认为,政府的数据库联网工作基础还较薄弱,打通“信息孤岛”势在必行。在打通“信息孤岛”的同时,浙江大数据、高存储数据技术、识别技术等产业都会风生水起,从而可能推动浙江的数据产业在全世界占领高地。

  采访中,魏江委员还透露了自己的一点担忧:“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有的地方推出代办、代跑,“政府不能以简单的成本增加来实现‘最多跑一次’,包括把显性成本化成隐形成本。关键点是数据多跑腿,减少社会成本和服务成本。”

  省政协委员倪良正——

  从“怕跑”到“愿跑” 

  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佳莹)谈起“最多跑一次”改革,感受最深切的莫过于企业家,他们既与普通老百姓一样有着日常办证办事的体会,更有着新项目上马、新资质审批等需求。省政协委员、圣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良正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一窗受理”“一证通办”等改革举措如数家珍。

  作为企业家,倪良正委员坦诚地告诉记者,过去,去政府部门办事的员工常回来跟他说,窗口工作人员态度还好的,就是流程复杂了一点,等待时间长,还容易出错。而现在,去办事的员工没有了这样的抱怨:“现在,政府的办事流程简化了很多,要做什么一目了然,办事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办事人员的态度也更亲和。”

  “最多跑一次”改革效果怎么样?倪良正委员曾饶有兴致地跟着企业办事人员去过行政审批中心一探究竟。“我记得,过去到一些地方办事,我们和窗口工作人员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通过一个凹槽传送资料,里面的人讲话声音稍小一点,外面的人听不清楚,有时本来想咨询一点事情,因怕麻烦常常不了了之。现在我们去办事,都是面对面坐着交谈,沟通畅通了许多,感觉距离也近了。”

  除了面对面,“即时办”也让倪良正委员印象深刻:“现在交完材料后,窗口人员会立即核对材料,看看有什么缺的会当即提出,能现场补的就在现场补。”

  倪良正委员告诉记者,对老百姓而言,“最多跑一次”改革比较好检验。改革到底好不好,可以大致用跑了几次来评价,又好理解又有获得感。近年来,政府的形象持续提升,老百姓和政府的距离更近了。

  “我身边有不少企业家朋友也反映,许多本以为要几个月才能办下来的项目审批事项,如今几个星期甚至几天就办下来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效益。”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标准、流程、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体现。倪良正委员表示,过去搞企业、跑项目,有些事情的办理常常是可快也可慢,可简也可繁,弹性较大,这就滋生了“寻租”空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是办事流程再造,是依法治国的体现,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

  省政协委员谢志坚——

  听到最多的,是群众的肯定

  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王湘云)连日来,在政协委员们讨论现场,关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话题备受关注。

  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副主委谢志坚便是其中一位。这次,他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建议。

  1月26日午间,在委员驻地,记者敲开房门,只见谢志坚委员正在准备下午讨论的材料,有关“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内容占了大部分。

  “‘最多跑一次’改革刚启动时,还有人还在议论,‘只跑一次’,真的能实现吗?”谢志坚委员感叹道,“没想到,一年多时间,我就在政府工作报告看到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全省‘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7.9%,办事群众满意率达到94.7%。”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着力抓改革促活力”,谢志坚委员感受颇深。“这几年,浙江流行一句话,叫做‘争做服务发展的店小二。如今,我省的经济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社会活力从哪里来?如何更好地发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

  去年,为了解基层“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情况,谢志坚委员参与了民盟省委会组织的调研,在全省各地走部门、下乡镇、访窗口。“以前房产证办理至少3天,如今现场就能拿走”“取得土地证后仅用9个工作日就办妥开工所需全套手续,比合约提前了324天”“卫生许可证申领,从至少跑两次,15个工作日可拿变为申请当天就拿。”调研中,他听到最多的是基层群众对这项改革的充分肯定。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谢志坚委员和调研人员一起,向一线窗口办事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在对回收的1535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有94.26%的人认为未来3年内“最多跑一次”改革会取得圆满成功。

标签:最多跑一次 编辑: 吴盈秋

更多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视觉设计室制作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