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8年浙江省两会 > 全媒矩阵 正文

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态需求——访生态文明研究专家、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

2018-01-27 08:27:4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郑亚丽

  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亚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作为千年大计”。如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浙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记者就此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进行专访。

  记者:生态环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这几年,您觉得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就?

  沈满洪: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以“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接力棒精神,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生态文化日益繁荣。通过生态文学、生态影视、生态节日等各种载体的引导和传播,形成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气。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通过“治水”“治气”“治废”等一系列举措,森林生态功能稳定提升,水体环境质量显著好转,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垃圾治理成效可嘉。老百姓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绿色福利”,“环保局长”可以下河游泳了。

  生态经济蓬勃发展。通过大力推广“绿色发展”、淘汰“黑色发展”,大力推广“循环发展”、淘汰“线性发展”,大力推广“低碳发展”、淘汰“高碳发展”,生态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生态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逐渐形成“绿色时尚”。

  生态文明制度渐成体系。浙江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绿色政绩考核制度、领导干部环境问责制度等管制性制度体系,绿色财税制度、绿色产权制度等选择性制度体系,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等引导性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体系有力地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

  记者:为了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态的需求,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沈满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要和生态环境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低层次需要——“生态环境安全需要”与高层次需要——“生态环境审美需要”并存的状态。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找准短板、补齐短板,又要拉高标杆、提高目标。

  生态环境“短板”主要有哪些呢?就林水生态环境与土地生态环境比较而言,土地生态环境是短板;就陆地生态环境与海洋生态环境比较而言,海洋生态环境是短板;就“水”“气”“固废”等旧污染源与“光”“电”“辐射”等新污染源比较而言,新污染源是短板。因此,要着力补齐短板,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需要。

  如何拉高生态环境审美需要的“标杆”呢?要着力做到“三个美”:生态环境美——做到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生产环境美——做到清洁化生产、循环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生活环境美——实现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相得益彰的生态宜居目标。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沿着美丽浙江的思路,您对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预期和展望?

  沈满洪: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喜人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要相比,依然需要加倍努力。一要提标。从基本需要看,要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准;从高端需要看,要努力提供生态环境审美产品和生态环境协商民主机会等。二要扩面。从注重陆上生态文明建设转向陆上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并举,从注重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转向城市、城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并举。三要加码。进一步加大绿色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绿色制度创新力度,以“两个创新”大力推进生产的绿色化、生活的绿色化和生态的绿色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时间确定为2035年,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省要显著早于这个时间,因此,以“美丽浙江”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标签:生态文明 编辑: 吴盈秋

更多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视觉设计室制作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