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邓国芳)“思考了很久,修改了数次,但最终决定,大会期间先不提交了。”
全国政协会议虽然已闭幕,记者还是再次追踪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准备的一份提案,得到的答复是:“我想,还得调研再深入些、范围更大些,不应急于一时。”
这是在思考一份怎样的提案,为何会让罗卫东委员如此耗费心力?
“去年12月的云南考察之行,让我充分意识到,在我国西部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支持当地职业高中办学,有助于他们精准脱贫。而且,这种‘教育扶贫’的精准扶贫模式,会对当地家庭、区域、产业发展,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罗卫东委员说。
多年来,罗卫东委员所在的浙江大学,一直活跃在我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前线。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就是其定点扶贫的地区之一。在那里,两名来自浙大的教师,分别挂职副县长、村支书;5名高年级本科生,在当地一所职业学校支教英语、物理、数学等基础课程;还有3名农科类的教授,正为当地培育新品种的乌骨鸡、茶叶,带领当地农民种植灵芝……
罗卫东委员了解到,拥有3000余名学生、100余名教师的景东县职业中学,在当地广受百姓欢迎,需求巨大,“比起读高中,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孩子掌握烹饪、缝纫、汽修、电工等任何技能,从这里走出去,就能在东部沿海地区或县内,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帮助家庭脱贫。”
“这些年,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模式,大多聚焦在基础教育领域,但对深度贫困地区而言,培养大批技术工人,到东部就业再回乡创业,是一条很现实的出路。”罗卫东委员认为,这也有利于中国产业梯度转移的人才体系建设。
然而,通过座谈和交流,罗卫东委员也得知,尽管职业高中在当地深受青睐,但因地方财政薄弱,学校经费有限,至今教师严重缺编,更不用说扩大办学规模和提升教育水平了。
“从云南回来后,我就下决心要写份提案,建议国家从职业高中教育入手,强化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但他又告诉记者,“目前,我所了解到的,只是景东的情况。为确保提案的精准和质量,我还想多做调查和研究。等到材料补充详实后,再把提案交上去。”
如何让扶贫更精准、更给力?更好地发挥电商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潘家玮的期待。
看向省内,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在一根网线的联结下,在遍布农村的物流网络中,农民冲破大山的阻隔,把绿色优质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大山之外。遂昌县金竹镇,境内重峦叠嶂,是典型的山区和农业乡镇。2017年初,当地借“互联网+”东风,创新“电商扶贫”方式,建立创客中心,专门服务低收入农户的茶叶、山茶油等土特产销售,当年为60多户低收入农户增收10多万元。
看向省外,在我省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中,作为产业扶贫重要途径的“电商扶贫”,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显现出十分积极的作用。潘家玮委员说,近年来,杭州市先后与新疆阿克苏、贵州黔东南州、湖北恩施等地开展对口扶贫,在产业扶贫方面突出杭州电商优势,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帮助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和边塞,助推群众增收脱贫、青年返乡创业、发展生态经济,“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杭州乃至浙江的实践充分证明,‘电商扶贫’能有效推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新举措,是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有助于我国尽早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可在国家层面加以推广和推进。”潘家玮委员告诉记者,他为此还撰写了一份关于发挥电商产业优势、推进精准扶贫的提案。他认为,应建立高效的“电商扶贫”组织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脱贫长效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突破物流瓶颈,解决“最后一公里”障碍;加强贫困地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电商扶贫”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