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Pose上千年”:萧山剧院里的小舞蹈家舞出中国大文化

2019-03-21 12:14:0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卞嫣斐

1.jpg

  浙江在线杭州3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卞嫣斐)“抬起下巴、保持身体平衡,转身……”记者走进萧山剧院的排练厅时,一群小舞蹈演员们正在专注地练习。虽然她们平均年龄只有十一二岁,但她们正在学习的舞蹈动作却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

  说起“敦煌舞”,你可能对这个概念很模糊,但若是看过2019年春晚节目《敦煌飞天》的话,肯定会被舞蹈演员们轻盈优美的飞天动作所震撼,一动一静、一颦一笑中都透露着浓浓的中国文化味儿。

  作为中国舞中感染力较强的一个舞种,敦煌舞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大量古代舞蹈姿态直接转化而来的。此刻,排练厅里这群从来没有去过敦煌莫高窟的小姑娘们,不仅要模仿敦煌壁画照片上的动作,更要摸索着将静态、孤立的舞姿动起来,连贯成流畅舞蹈,而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感知,或许就是从这点滴思考中渐渐培养起来的。

  本周,萧山剧院•开元艺术团的小团员们开启了一场特殊的模仿秀,她们在课堂上纷纷摆好pose,定格下翩翩舞姿,这一回,她们想邀请全市的大小朋友们一同来挑战,这也是艺术团通过发起跨越千年历史的挑战赛,引导更多的观众来了解中国古代瑰丽的文化艺术遗产。

2.jpg

惟妙惟肖的敦煌舞让孩子们兴趣大发

  “敦煌舞是中国独有的一门时空艺术,不是只有西方的芭蕾才是经典。”敦煌舞的排舞老师、艺术团团长刘芳向记者谈起“模仿秀”这个想法,眼神就亮了。小团员们也是忙着配合支招,“老师,你看这个动作可以吗,会不会太难?”说着就是一个后抬腿,轻松站稳。还有的学员熟练地一扭胯一弯手,与那图片上“反弹琵琶”的仙女造型倒有八九分相似。

  对于让孩子们发起舞蹈挑战,刘老师藏着小“私心”,比起芭蕾、拉丁,中国舞才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为此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互动形式让她们加深对中国传统舞蹈的了解。“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所学习的舞蹈动作上起十六国时期的北梁,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十个朝代,可有着上千年历史呢!”刘老师给孩子们展示着不同的敦煌画的图片,仔细地跟孩子们介绍着,真正要把敦煌舞蹈精髓表现出来,就要对敦煌壁画里的人物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有所领悟,通过呼吸和眼神来诠释内在的气韵神采和气质,在舞姿变换之间,仿佛一场跨越千年的历史对话正在进行着。

  为什么选择学习“敦煌舞”? “艺术审美,还是要从娃娃抓起。”萧山剧院总经理励民对于这个“小众而偏冷”的舞种有很多话想说,成立萧山本土的艺术团,初衷之一就是想要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剧院,走近艺术。在形体训练之余,艺术团要教给孩子的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课题:懂得如何欣赏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3.jpg

这个千年的pose,你,敢接受挑战吗?

  敦煌壁画在十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变动而不断变化着。改编自壁画的古代舞蹈也有着各个朝代的特点风貌,相比较六朝时期崇尚纤细精美,唐朝的舞蹈更汪洋恣意,雄伟壮丽;而到了两宋时代,就讲究雍容、绮靡。看似简单的几个舞蹈动作,却是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学习敦煌舞的过程,就像是用一根长线将历史文化从古到今串起。”励民告诉记者,开展这个舞蹈学习课程,有着一种“文化使命感”。

  据了解,早在七十年代末,敦煌舞就开始受到中外关注。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的《丝路花雨》,就曾先后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好评。但直到现在,舞蹈界对于敦煌舞的认可度和展示平台依然远远不够。社会多元化、大众审美的个性化,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尤其当西方艺术文化流入中国后,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机会就被分散掉了。而远在浙江萧山的这一帮“小飞天”们,却在用舞姿支持着中国古老文化的新时代演变,并且将文化传播到更多人的视野中。

  据了解,4月7日,萧山剧院开元艺术团即将举办成立仪式,相信通过中国古典文化“模仿热”打头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舞蹈技能的同时,重拾对古老文化宝藏的认识与了解。

  这个千年的pose,你,敢接受挑战吗?


标签:敦煌舞;剧院;艺术团;排练;舞姿 编辑:卢文红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