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涨秋池,且听山河述征途——
枪杆子打出根据地
2016年10月13日 07:34:36 来源: 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李攀

  巍巍巴山,延绵千里,嘉陵江、汉江在此分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首《夜雨寄北》让巴山在世人的记忆里,似乎总带着些许文人的忧愁和烟雨的迷蒙。穿过重重历史烟云,抖落一地尘埃,这里既是文人抒怀之地,更是红星照耀下的革命圣地。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就在这里诞生,徐向前、李先念等400余位将军带领8万名红四方面军官兵浴血巴山。

  80多年后,再值夜雨涨秋池,我们静静倾听巴山蜀水诉说红军的长征往事。

  赤旗高扬秦巴大地

  天地苍茫,寒雨潇潇。初秋时节,驱车在恩广高速,窗外时而闪现的高山深涧,在一片迷蒙的水汽雾霭中显得庄严肃穆。

  通江县,川东北门户,“依三巴之旧域,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则迤逦之荆吴”是历代对这兵家必争之地的描述。

  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越秦岭、巴山,挺进川东北。

  鹦鸽嘴位于通江城以西10公里处的一座山顶,是通江通往巴中的门户,红四方面军入川第一战在此打响。1.5万人跋山涉水,兵困马乏,在此据守的国民党军队并未将红军放在眼里。据当时担任红12师副师长兼34团团长的许世友回忆:敌人到了山下,不讲战术,立即向红军阵地发起集团冲锋,待敌接近阵地前沿几十米时,全团像刮风似地射击,打得敌人一片一片地倒。鹦鸽嘴战斗,持续不到3小时,歼敌1个多团,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县城,总部随即进驻通江至1935年春。如今,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仍完好保留于县城文庙街。走进纪念馆,一身戎装的徐向前铜像巍然屹立在军史陈列馆前。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使根据地扩展到4.2万多平方公里,红军也发展至5个军8万多人。徐向前曾说:“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军用枪杆子打出来的。”

  在通江,每走上一面山坡,就像走进一个指挥所;每搬开一块石头,就似翻开一部红色史书;每捧起一团泥土,就如捧起一团红色革命风云……猎猎赤旗就此高扬在秦巴大地,为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征程打下前哨站。

  智勇坚定不胜不休

  从通江县城出发向北,车行约20分钟便达毛浴古镇,古镇主街全长1800米,典型的川东北民居,砖木结构,红色墙面,小青瓦屋顶,透着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红色气息。

  1934年11月,即中央红军迈出征途不久,红四方面军在毛浴镇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共计800余人参加的全军党政工作会议,会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16字红军军训训词。这句训词镌刻于会议遗址石墙上,今日读来,依然心潮澎湃,振奋人心。

  在训词的感召下,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相继发动了广昭、陕南战役,寻求“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战略目标。

  发源于秦岭山脉的嘉陵江,奔流于高山峡谷间,与长江汇合于重庆,在军事上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

  苍溪县红军渡纪念馆坐落在塔子山下、嘉陵江畔,这里就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主渡口。徐向前元帅亲笔题词的“红军渡”雕塑矗立在广场正前方,雕刻的是一组正在冲锋渡江的战士英姿,蓝天白云间,更显巍峨庄严。凝视雕塑,耳畔仿佛响起了当年红军冲锋的号角声。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根据党中央电令,决定集中全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策应中央红军渡江北进。

  “此处背靠塔子山,居高临下,利于火力掩护部队渡江,且塔子山林木茂盛,便于部队隐蔽。江对岸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利于我军渡江后迅速登陆。同时,江水平缓,利于强渡。”今年76岁的苍溪县原党史办主任赵均国,为我们揭开了选择苍溪县塔山湾作为主渡口的原因。红四方面军8万名官兵打过嘉陵江,牵制了四川境内的国民党军,为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夹金山北麓达维镇胜利会师,并昼夜兼程送去了大批物资,让翻越大雪山后几乎“弹尽粮绝”的中央红军“绝处逢生”。

  森森碑林铭刻忠魂

  12万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4万人阵亡,为红军提供军粮数十亿公斤……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巴中,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军对巴中有恩,巴中对红军有情。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120余亩地上有着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川陕苏区将帅碑林。苍松翠柏间,森森碑林镌刻下忠魂,凝固着金戈铁马的历史:在这里,268块花岗石碑上镌刻着13万余名红军将士的名字;3280块纪念单碑上,铭刻着3280个永志不忘的名字。

  我们缓步从一面面石碑前走过,读着一个个熟悉的或陌生的名字,仿佛阅读一部英烈传,一部群英荟萃的人物志。现年80岁的张崇鱼老人用了20多年时间,走遍中国大地,累计行程70多万公里,遍访健在红军和烈士后人,广泛征集史料,在各方支持下建起红军碑林。“巴中是块红色的土地,这里的红军战士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们和这段历史。”张崇鱼说。

  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1.7万余名无名烈士纪念碑同样铭刻了为革命献身的无名英魂,青山埋忠骨,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夜空中,繁星闪烁。恍若那些为革命献身的陨落将星簇拥在一起,就在这巴中的天空,就在此时此刻我们的头顶之上。我们告诉他们,80多年前的大巴山贫穷却智勇坚定,今日的大巴山2020年要实现31.83万人脱贫的目标,不胜不休。

  你们看吧,从大山的深处,正伸出无数通往机场、高速的大道小路,鲜花开满道旁;

  你们听啊,山风阵阵,多像当年的军号又在吹响。汇进时代的音符嘹亮,多了些后来者的脚步铿锵!

  身处碑林眺望大巴山区,感受到的是惊涛拍岸般的长征精神。这里,有讲不完的故事。

标签: 秦巴;嘉陵江;红军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