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60年代人类上天入海,同时向太空和深海发出挑战。到了70年代,宇航员已经成功登上月球,而人类对大洋深处的了解还远远落后于太空探索。1960年深海潜艇“的里雅斯特2号”潜到水下10916米的深度,这个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可是潜入深海并不是为了创造一项纪录,而是为了揭开深海的神秘面纱,那里有生命么?那里有矿藏么?
水下1万米仍有生命存在
19世纪人类第一次成功铺设了越洋海底通信电缆,从那时起人类开始留意大洋深处的生命。1960年1月23日,为了证明大洋深处确实存在着生命,深海潜艇“的里雅斯特2号”开始向世界最深的海沟——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进军。当时两个科学家坐在这个吊在巨大浮筒下面的球形潜水艇里勇敢下潜了10916米,结果他们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东西:一只近乎于扁平的鱼——一个活生生的深海生命。达尼埃尔·里斯说:“现在科学家们面临的挑战已经变了,我们不再对打破‘的里雅斯特2号’的潜水纪录感兴趣,也不再讨论深海是不是真的存在生命。现在我们想弄清楚这些深海生物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在我们地球的生态系统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恶劣环境下的生存之道无疑,海洋深处的生态环境极其恶劣。这里水温长年保持在2摄氏度,食物极端稀少,阳光终年照射不到而且水压巨大。正由于深海根本见不到阳光,这里也找不到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植物。但是细菌代替植物成为深海生物链里最低的一环。在2500米到3000米深处有许多海底温泉,高达350摄氏度的热水喷涌而出,这里就是细菌繁殖的天堂,也是深海生命的绿洲。科学家们惊讶地讲出了他们的这个发现:“我们第一次发现了完全独立于光合作用的生态系统。那些细菌从温泉水流中富含的矿物质里获取能量生长繁殖,这是最基本的化能合成。”于是,小小的生物王国在海底温泉周围迅速繁荣起来。这里先出现了长达两米的蠕虫,出现了直径36厘米的贻贝,然后大批捕食者蜂拥而至。这些捕食者种类繁多,既有蟹和虾这样的小食客,也有章鱼这样的水下豪强。和普通的生态小环境相比,海底温泉边的生物繁荣程度让人惊讶。这里有可以发出奇幻异彩的小鱼,它们凭此耀花捕猎对象的双眼;这里也有嘴前长着肉球的小鱼,它们利用肉球上发出的冷光引诱其他鱼类上钩,坐待食物送上门来。
还有一些打捞上来的深海鱼类怪模怪样,活像当代科幻电影里电脑动画的产物。有一种鱼身材细瘦无比却长着一张吓人的大嘴,它们可以吞咽下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大洋深处“人口稀少”寻偶不易,有一种鱼的雄鱼便采取了寄生的方式。当它们好不容易找到雌鱼时,马上毫不犹豫地把身家性命一同交付“对象”处理。雄鱼和雌鱼连成一体,只保留生殖器官传宗接代,其他器官全部退化,过着一种完全的寄生生活。
靠“上面的”残渣过活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还发现,大洋深处还存在着这样一种生态系统,它们很大程度上依靠洋面的生态系统来维持,换句话说,这里的生物靠着从洋面生态系统漏到深海的残渣艰辛地生存。一些大型海洋生物——比如说金枪鱼、鲨鱼、鲸鱼——的尸体渐渐沉入深海,从而成为深海生物的一顿盛筵。虽然这样的饱餐可遇而不可求,一年中大约只有3~4次的好运。但对于善于节衣缩食的深海生物来说,这已经足够让它们年复一年地生存下去。在两顿饭的间隙,深海生物会聪明地放慢新陈代谢的速度。
有迹象表明,深海生态系统已经不间断地存在了400万年时间。当然我们不能说人类最早的生命起源于这里,事实上,深海生态系统是生物适应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些生物的祖先原本生活在近海,沧海桑田的巨变让它们逐渐步入深渊。
丰富矿藏有待开发
由于条件所限,人类目前还只认识了大约2%左右的深海生物。其实,人类对深海的关注远远不止于大洋深处那些顽强的生命。现在已经证实,海沟里富含有用的矿物质,比如说铜、铁、钴、石油,甚至黄金和白银。
加蓬沿海扎伊尔河入海口。法国海洋研究所的“胜利号”深海潜艇正在3000米的大洋深处勤奋工作。四周漆黑一团,阳光最强时也只能照到水下400米,在这个深度,巨大的水压让任何一个潜水员都却步不前。可是“胜利号”不怕这些,强效探照灯让它洞察左右一切;铰球结构的机械爪让它挥洒自如地耙理洋底泥沙,拣取那些看起来有价值的矿石标本。一根光纤通到海面的“亚特兰大号”指挥船上,科学家通过它指导3000米深处“胜利号”的一举一动。
“胜利号”打捞上来的矿石被迅速送到法国西部港口布勒斯特,那里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对这些矿石进行分析。
在海底开采矿物可以说是深海探险的一个主要目的,可是目前海底采矿的设想还没有被提上日程。这主要是成本太高的缘故。虽然海底矿脉大多是富矿,但现阶段过高的开采成本让我们望而却步。但是随着陆地的矿藏日渐枯竭,人类向海洋要资源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