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农村指导员奋战温州抗台第一线
www.zjol.com.cn
2005年07月27日 16:17:3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7月27日16:12温州消息(通讯员 何玮富) 2005年第5号台风“海棠”肆虐期间,省级机关下派温州的12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坚守岗位,与当地党组织、村委会的党员干部一起,在防台抗台一线连续奋战五个昼夜,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当地群众好评。
灾情面临,群策群力排查隐患。
7月1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电视电话会议,紧急部署防台措施。省派12名驻村指导员事前互通信息,早在15日之前获悉台风在关岛东北洋面生成的讯情,双休日期间没有一位指导员离开温州。他们听取当地乡镇党委、政府作防汛抗台工作总动员,服从统一调度,参与紧急部署,指导农村各项防台隐患排查工作。在排查工作中,为做到“不死人,少伤人”,向当地领导出谋划策,注重五个方面的重点排查:一是重点排查防台能力弱的老房、危房;二是重点排查失修山塘水库下游、河滩附近等易涝低洼地带房屋;三是重点排查土质疏松的,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附近的山区零星房屋;四是重点排查简易工棚、建筑工地甚至桥洞等常有外来流动人口的栖息场所;五是重点排查看似牢固实则脆弱的在建房、“赤膊房”以及新建的多层单间房等“问题房”。各驻村指导员根据抗台防汛预案的要求,与当地党员干部一起对居住在防台隐患区的广大群众进行强制性疏散和撤离转移,并传授群众如何避灾自救的知识,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台风登陆期间,不遗余力投入救灾。
7月18日22时,台风“海棠”从台湾苗粟出海,进入台湾海峡,向西北袭来。19日清晨,7~10级风力圈影响到温州,沿海市县风雨大作。面临停电、停水和交通阻断等问题,省派温州的指导员们提前进岗到位,不少人参加了当地的“抗台抢险突击队”、“应急小分队”、“护村队”等救助组织,冒雨趟水救援。19日下午13时45分,市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平阳、苍南、乐清、瑞安等地狂风凌厉,乌云密布,白天不见天日。在短短48小时里,暴雨量普遍在4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600毫米以上,比气象预报的超过一倍。山区山洪咆哮,平原水位猛涨,鳌江、瓯江流域“风、暴、潮”三碰头。20日上午,水位继续猛涨,传讯平阳县800人被山洪围困,特别是水头镇许多村民站在楼上呼救。省质量监督局下派乐清乐城镇东门村的孔新雄反映说当地村民由于放心不下家里几只家畜家禽和瓶瓶罐罐,个别偷偷溜回到家里,一时间洪水暴涨被困而打求救电话。其他指导员得到消息,建议村干部立即组织人员对本村进行再次排查救助。排查果然出实效,如省财政厅下派平阳山门镇亭后村的何玮富又发现有几个老人在天亮时又搬回了老房危房。经再三解释台风尚未登陆,他们才搬走。还在山门镇一桥的桥洞发现住了个破烂王,劝说无效强拉不动,最后给了他20元钱倒是立即打发搬走。而到天黑时察看,那几个桥洞山洪湍急而过,水位接近桥面。
台风“海棠”在台湾海峡曲折蛇行,时走时歇,迟迟不肯登陆上岸。电台预报登陆时间一再推迟。直至20日傍晚,从福建连江马鼻擦身而过,最后在黄岐登陆。这时,省派温州的指导员们在当地已经连续奋战了三个日夜。台风登陆而险情未减,红色预警信号一度改为黄色,但由于降雨带北移,风雨增强,预警信号又升至最高等级——红色。21日深夜,灾区的指导员们还一直打着手电参与救灾,不顾疲倦来回奔波。在救灾的头几天,指导员们相互问候和鼓励,但由于后来的持续停电,手机电源无法补充,大家开始短信联络,最后也只好各自为战。
在连续四昼夜的防台抗洪中,成效显著,省派指导员各自所联系的12个村无一例人员伤亡。
灾情过后,齐心协力支持重建。
台风“海棠”走了,省级机关下派温州12名驻村指导员的工作并没有停止。有的联系救灾物资,尽早将蔬菜大米等生活必需品发放给村民;有的在整理材料,宣传抗洪救灾。省政法委马焉军在网上发表了《台风无情人有情风雨之中见真义——江口村民兵小分队救灾侧记》;有的现场勘察台灾损失,整理灾情汇报材料;有的积极与各业务部门联系,向上级汇报灾情,争取多方支持。省下派温州的指导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省市级归口单位联络。大家通力协作,相互咨询,共享资源,为及时解决乡镇村民困难,支持当地灾后重建工作继续奔波。据初步统计,灾情过后三天内,温州组指导员已经联系并争取到省、市、县(市、区)的财政、水利、民政、城建等部门的各项救灾补助资金60多万元。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何玮富
编辑:
吴辉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