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全国的“红色旅游年”。年初,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使之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政治工程、经济工程、文化工程。日报记者最近走访了我省一些景点,发现了一些“不和谐音”。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一组报道,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莫让“红色旅游”变味。
八旬“义务导游”力不从心
今年83岁高龄的林镇南老人在富阳受降镇“受降厅”当“义务导游”已经11个年头了。作为驻浙江地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旧址,“受降厅”意义非凡,林镇南用他的生命默默驻守着这一段历史。
“知情的老人们大多都不在了,年轻人对那段历史又不大了解,如果有一天我‘讲不动’了,谁来接我的班?”林老担忧地说。
林镇南还有一个“心病”:由于自己不会讲普通话,只能用富阳话进行解说,外地游客几乎听不懂。“除了富阳,其他地方的历史我也不大了解,游客的很多问题我答不上来。特别是一些小学生,特别会提问,我就怕误导这些孩子。”
管理员身兼“导游”
与“受降厅”相比,同样位于富阳的另一“红色旅游”景点———郁达夫故居的情况更让人担忧。
8月9日下午2时,笔者走进位于富春江畔的郁达夫故居时,只见到一位73岁的老伯,他便是这里的管理员。
笔者问:“大伯,日本人为什么要杀害郁达夫?”“因为他是共产党员呗!”“那他在哪里被杀害的?”“新加坡。”“鲁迅的这副对联干嘛贴在这里?”“呃……”
郁达夫是一名“左翼”作家,1945年在印尼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杀害,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革命斗士”,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故居里贴的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当年郁达夫请鲁迅夫妇等友人吃饭,席间鲁迅写的一首诗作。
当笔者纠正老伯的这些错误时,老伯说得倒挺爽快:“我是一个农民,没什么文化,郁达夫的书根本就没看过。游客问起来,我就让他们看资料。”
“这里有没有专职的导游给游客解说?”笔者又问。“我在这里8年了,一直没有导游,我有时随口会‘荡’几句。如果是上百人的团队,市文化馆会有人过来。”
专职导游素质不高
令人担忧的是,有专职导游的景点情况也不容乐观。笔者曾经在平阳一个景点遇见一名姓张的导游。张小姐是“半路出家”,中专学历,在当地一个“红色旅游”景点从事导游工作才半年。她坦言,由于业务繁忙,把导游词背熟就匆匆上岗了,没有时间专门去了解相关的历史,游客多问几个问题经常会“卡壳”。
杭州某高校的王老师这几年来已跑遍省内几乎所有“红色旅游”景点,导游素质不高他感受最深。一些导游对当地的革命历史都不太了解,往往以一些传说和“故事”打发游客,“戏说”式的讲解,令严肃的革命历史受到歪曲。
“精神之旅”呼唤好导游
近日,浙江林学院的大学生们分别在省内29个县(市、区)的“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大学以上学历的不到5%,60%以上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对游客发放的近3000份问卷中,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表示“很满意”的只有3.2%,“不满意”和“一般”的占64.3%。
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王婉飞博士说:“‘红色旅游’是‘精神之旅。游客对景点毕竟不熟悉,如果没有讲解员和专职导游,很多东西就无从了解,‘红色旅游’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青少年作为‘红色旅游’的主体,更需要好的导游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如果这些景点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导游素质,无异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