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一场以“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正在我省如火如荼地展开,给全省先进性教育活动增添了许多亮色,也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一股暖流。
2005年,全省14.6万多个基层党组织的250多万名党员,走进广阔而生动的先进性教育课堂,经受党性锤炼,涤除思想尘埃,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宗旨。
回望这一年,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生动而感人的场面随处可见。广大群众反映,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更强了、工作干劲更足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好了。
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降村村支书郑九万,就是一位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心为民的好党员。从1987年以来连任5届村党支部书记的老郑为村里人“拼命”了十几年,2005年10月5日凌晨4时,他积劳成疾突然昏迷。30多位村民从偏远的小山村赶了4个小时的山路把他送到医院抢救,还为他连夜筹集7万多元手术费。郑九万的病情牵动了省委领导和温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心,省委书记习近平提笔给这位来自最基层的党员干部写信嘘寒问暖,殷殷关切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细心的群众发现,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后,党员干部应酬少了,带头学习的多了;坐在机关的少了,访贫问苦的多了;跑上级机关的少了,下基层为群众办实事的多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了机关和党员作风的转变,进一步深化了机关效能建设,使机关党员对群众的事更上心,干部与群众更贴心,群众到机关办事更舒心。抽样调查显示,教育活动期间群众对机关效能总体评价好和较好的占83.1%。
250多万名党员,就是250多万面闪亮的旗帜,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高高飘扬,熠熠生辉。
2005年,对于250多万名党员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对于全省4700多万人民来说,也是与众不同的一年。这一年,先进性教育带来的变化如春风般怡人: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的居民们晚上睡觉踏实多了,因为窗外有党员义务巡逻队在守夜;文成县黄坦镇严本村蔬菜种植大户种上了温州市农科院蔬菜专家带来的新品种,新年手里的钞票可能又要厚一些了;江山市淤头镇光辉村的3000多名村民喜滋滋地看着村里第一座大桥开工,靠小舟摆渡出行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让群众得实惠,让群众满意,已经成为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句响亮的口号、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份不变的追求。
“我们搬新家啦!”2005年10月中旬,淳安县文昌镇焕岭村党支部书记何树立高兴地对记者说。他说的“新家”,就是竣工不久的村“两委”办公场所,一幢两层砖瓦结构的楼房。这座办公楼总共花了11万多元,基本上靠省、市、县、镇四级财政拨款解决。焕岭村是淳安县第一批搬进“新家”的村,目前,该县192个无办公场所的村全部搬进了“新家”。到2005年底,全省有2462个村搬进“新家”。
这些“新家”的落成,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出的一个硕果。2004年底,我省对全省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全省有3598个村的村级组织无固定办公场所,其中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这一情况引起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2005年5月中旬,作为省委常委会出台的先进性教育活动16条整改措施之一,决定2005年、2006年每年帮助约180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解决村级组织办公场所问题。据统计,省、市、县(市、区)三级已为解决村级组织办公场所落实经费2.3亿元,结对帮扶资金8460万元。
各级党委把先进性建设全面落实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中。统计表明,全省县及县以上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共落实整改措施85675条,每一条都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先进性教育深入人心,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仅2005年上半年,我省约有10万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入党人数比2004年同期增加10%。在宁波,有1.2万余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5198人加入了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