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杭州外语学校报名截止,杭州6个老城区的600余名小学毕业生获得了推荐资格,开始在兴奋与紧张中等待接受杭外学习能力测试。
然而在他们的身后,这两天还有一群“失意”的小学生,因为刚失去此次推荐资格,而遭遇到幼小人生的第一次挫折,正面临着“放弃”或者“坚强”的选择。
遗憾一眼就能看出
一进小学校门,颜颜便是班里名副其实的“第一名”。从三年级起,她就将报考杭外当成自己的梦想,每次看到高年级的学长去应考,总是一脸神往。可上个月学校公示的推荐名单上却寻不着她的名字。“你的年级综合排名是第三,而推荐名额总共只有两名。”校长遗憾地说,颜颜半晌没出声。班主任悄悄地告诉记者:“她这两天的表现虽然看不出沮丧,但她的失落老师和家里人都可以感受到。连辅导班也不想上了,就怕那里的同学跟她提杭外的事。家长也很担心她因此丧失信心。”
除了“第一名”的失利,还有因为体育测试中零点几米或者几秒钟而酿成遗憾。
“400米跑,就差那么几秒,我与杭外失之交臂,生平第一次意识到现实的残酷……”上周五,方老师读着青青的随笔,再次体会到她落选后的低落情绪。“我班有两名女生因体育测试没过关,在第二轮推荐中被临时替换,青青就是其中之一。前两天,她的沮丧一眼就能从脸上看出来。”方老师坦言。
家长的心态更关键
与此同时,部分老师还向记者反映了一种更令他们担心的现象:12岁的孩子毕竟还小,虽然难免因落选而产生心理落差,但在周围人的开导下,一般都能很快恢复心情;反而是个别落选孩子的家长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不安慰孩子,还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据了解,每年都有个别家长因无法接受孩子落选的事实,不但三番四次找学校老师交涉,甚至为此责骂孩子。“即便孩子的心情再平静,也难免受家长的影响而再起波澜。曾有学生与我谈起此事,他说自己本来对落选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偏偏父母非要如何如何,结果让他无所适从。”一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建议说,“其实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不仅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安抚。”
失去一次不是失去更多
落选学生的心理状况目前已引起不少学校的重视,纷纷采取个别谈话、同学间相互鼓励,以及积极与家长沟通的方式,缓解学生的低落情绪。杭州春芽实验学校校长俞立说:“我就告诉我的学生,不推荐不代表你不好。人生有许多机会,这次失利只是意味着失去其中的一次。”
“这道坎终究要靠孩子自己跨过去。他们将来的日子长得很,接下去还有毕业考、中考、高考等需要面对,他们毕竟都是优秀的孩子,有过第一次挫折不是坏事。”杭师附小孙丽女老师表示。
据悉,经过一周时间的调节,大多数落选的孩子已逐渐恢复开朗的心境,有一些同学还从中增添了不少人生感悟。
昨日,天长小学的陈梦佳就将自己失利后写的一篇随笔寄至本报编辑部,她在文中写道:“能上杭外固然好,但杭外终究不过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驿站罢了,它不代表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