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杭州市教科所研究员、杭州市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义农老师,以一场名为《考前心理调适》的精彩讲座,为诸多中考生和家长拂走考试焦虑的阴影。
别人不一定比你强
“有一个初三学生,她说考试时就是忍不住要去看别人,特别是看成绩差不多的同学,不是偷看答案,而是看他卷子有没有翻过去,做得是不是比自己快;而且她总是觉得别人做得比自己快是因为他复习更充分,做得比自己慢是因为在认真解答,弄得每次考试时都很紧张。”
孙老师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我就问她‘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比你好吗’,孩子说不一定;再问她‘那你觉得他做得快或慢的原因是什么’,孩子说可能是有些题不会,或者做错了,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心结慢慢解开了,以后再也不去做这种既浪费时间又消减信心的傻事了。”
压力过高过低都不好
孙老师说,很多时候,考前焦虑是由自我期望、自我评价与实际水平之间的落差产生的,“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可能会导致孩子过高估计自己,期望值过低,孩子就会少一些信心。”
他说有这样一位家长,怕给孩子过大压力,就对女儿说“没关系的,反正你美术功底好,实在不行就去考美术类的学校。”说了几次后,女儿有想法了,“爸爸对我这么没信心,是不是我的成绩真的不好”,事实上,这个学生努力一把有希望进重高,家长不懂科学沟通,非但没起到减压的作用,反而成了消极的暗示,“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过高要求孩子不好,但不知道过低要求孩子同样不好,没有任何压力的孩子往往也没有动力,有适度压力才能转化为动力。”
突然“失忆”需充分休息
在某所初中读书的一个孩子,最近一个多月总觉得不舒服。原来,他成绩一直很好,但最近一次模拟考没考好,逐渐陷入了一种恐惧中,但又极力否认这种恐惧,“这类学生无限放大了自己的弱点,或者陷入偶然的一次失误中,就会下意识害怕去做类似事情(考试)。其实在中考前,多经历一次考试,会多适应一次、多找回一些信心。
还有个别学生,临近中考突然“失忆”了,怎么也学不进去,“这类学生每年都有,这个时候,家长千万别强迫孩子学习,反而得让他们暂时停止学习,充分休息,让他们看电视、看报纸,往往一个星期后心情就会平和。”
试试自我调节“小秘方”
距离新中考不到两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孙老师希望家长、老师要多和孩子沟通,把双方的想法都谈开,以便找到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应考状况。
此外,孙老师还给中考生们传授了一个“小秘方”:抽空做个简单的自我调节,即从头部开始到脚,每个部位都进行肌肉紧绷,比如鼻子先收紧五六秒,再放松半分钟,“这样在中考前先训练一两个月,即使考场上出现紧张状况,因为有训练功底,身体能很快适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