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78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昨晚在孟郊故里德清武康举办的第二届游子文化节晚会上,用吟咏他的《乡愁》抒发现代版游子吟。今天上午,他将与学者余秋雨、作家张抗抗等论剑游子文化论坛。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号称写作的“四度空间”。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有关人士表示,从《游子吟》引申出来的游子文化概念,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名家来到德清,感悟体验这一既有古老传统又有现代内涵的人文内容。
昨天下午,早报记者专访余光中先生。
A 他的乡情日重,20分钟写就《乡愁》
20世纪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有“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时,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乡愁》。”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于是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余光中说:“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B 他说,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
1992年,余光中再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大陆之行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原本以为此生不能再回大陆,没想到变化那么快。现在我都已回来五六十次了,不再是简单的乡愁,而是还乡濡沫。”
余光中说,在大陆的游历也使他越来越发现,他的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李广、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C 他是杭州女婿,西子湖畔偷偷住过一晚
余光中的妻子出生在杭州,岳父曾是浙江大学教授。他笑着对记者说,“按西方的说法,在哪里出生,就是哪里人,我也算是杭州女婿。”
不过,这位杭州女婿只在杭州住过一个晚上,“前年,那次还是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作讲座时,坐火车来的,在西湖边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在西湖边走了半天,看了白堤和苏堤。”“没在杭州多住,不过我在苏东坡的诗里,来了不知多少次了。”
D 他认为,要防止西化幼稚病
“我教了一辈子外文,但我绝不允许我的孩子叫妈妈为‘妈咪’。现在很多主持人老是‘嗯哼’‘啊哈’,这是西化幼稚病的初期表现。钱钟书精通多种语言,但他不会炫耀。”余光中说,“为什么西方情人节一来,广告就铺天盖地,要送玫瑰、巧克力,我们完全可以过自己的情人节,送元宵花灯啊。我们有自己的美丽神话。西化的生活化,只会让本味的生活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