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当英国人在上海建起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戏院,作为上海西人爱美剧社(A.D.C)的表演场地时,上海这座城市就有了中国话剧的一个辉煌传奇。这个位于圆明园路、香港路路口的木结构老剧场,在1871年毁于一场大火。1874年重建的第二座兰心剧院也早已坍塌。现在的兰心大戏院,重建于1931年,已迁建于长乐路、茂名南路转角处。
兰心大戏院并不大,却是中国话剧史上一个重要地标。著名话剧演员白沉、张伐、石挥都曾在这里粉墨登场。好多年过去了,卡尔登影戏院、长城电影院、巴黎大戏院、光华大戏院这些上海的老牌戏院已先后在岁月中消失,只有兰心大戏院,依然站在那里,讲述着上海的话剧百年。
当年最适合话剧演出
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一刻钟,远远地就看到兰心的门口站着一位穿着深色上衣的老人。他叫张福根,是兰心的老职工。他今年73岁,从13岁进入兰心做服务生开始,就与兰心、与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是一幢三层楼的建筑,大门向西南方向,中部为三个装饰性的拱券窗,上部为挑阳台的三联窗。从大门里望进去,可以看见大堂里的大理石地面、金碧辉煌的天顶以及挂在墙上的两幅大型人物油画——这都是2003年新整修的。当然,还有两条圆弧形的楼梯。据张福根介绍,虽然墙面上镶上了镜子,增加了空间感,可这两道扶梯还是60年前的老样子,保留了兰心戏院“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它已是上海硕果仅存的最早的话剧剧场。
张福根对记者反复强调,兰心大戏院在当时是最适于话剧演出的。“它的音响是老好的。顶很简洁,比较光,不像是上海音乐厅那种复杂的、富丽堂皇的顶,所以混响比较好。舞台像个喇叭口,场子是马蹄型的,各个角落都能听得很清楚。戏院里以前都是那种暖色调的蜡烛灯,三根头的。给人一种温馨感,全打亮又气派老大的。”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有727个位子,坐起来特别宽敞。而兰心也是当时惟一可以在台下容纳一个小型乐队,并配有专人负责拉布景的剧院。
演《雷雨》盛况空前
抗战时期,留守上海的中国戏剧人在外国租界里开展了“孤岛戏剧”。当时,著名导演黄佐临组织的苦干剧团,在上海演出了《荒岛英雄》(1942)、《大马戏团》(1942)、《夜店》(1943)等近30部话剧。朱端钧也曾为上海的各个剧团导演过《云彩霞》(1941)、《孔雀胆》(1945)、《芳草天涯》(1945)等诸多话剧。兰心大戏院,迎来了它最辉煌的一段时光。
“当时张伐、白沉主演的《文天祥》,创下了兰心的一个纪录。每天一场,休息天演两场,连演9个月!”《文天祥》的轰动,让张福根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那时候来看话剧的,大多是店员、教师、医务人员和学徒。“戏里有一句台词:‘百姓生灵涂炭,临安城内依然是歌舞升平。’讲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啊。后来‘文天祥’念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全场观众站起来热烈鼓掌,一起唱《正气歌》。”讲到这里,张福根摘下老花眼镜,断断续续地背诵了几段《文天祥》的台词。显然,这出戏给当时年少的他带去了极大的震撼。
沦陷期的上海,没有电影,话剧成为中国诸多艺术种类中,最活跃、最繁荣、最具现实性、战斗性和民众性的艺术。在那时候,对于上海知识分子来说,看“话剧皇帝”石挥演话剧,和看梅兰芳演京戏一样,是最高尚的享受。
经典话剧《雷雨》在1944年到1945年之间登上兰心的舞台。这出戏,大牌云集,星光灿烂。按张福根的话说,那是在天冷的时候,业内称为剧院“封箱时期”才能一堵的盛况——由于各个剧团的演出都暂时停止,各家话剧团的明星才能被抽调出来,组织汇演。“那时候石挥演鲁贵,张伐演周聪,韩非演周萍。演十场满十场,人是多得不得了!”
兰心的生意清淡了
解放后,兰心的话剧演出明显没有之前兴旺。根据张福根的描述,许多搞话剧的都转行去拍电影了,兰心也开始放映电影。到了上世纪60年代,兰心座位少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像《霓虹灯下的哨兵》、《万水千山》等知名话剧,都选在能容纳更多观众的文化广场,或是市政府大礼堂演出。
张福根记得,当年的演员很容易接近,与工作人员的关系也非常好。“黄佐临组织的苦干剧团,演员都是没有一分报酬的。很多演员都是由学生、店员变来的。”
1951年春天的一场婚礼,更是给张福根留下了一份玫瑰色的回忆。1950年,凭《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影片红极一时的明星上官云珠爱上了解放后兰心大剧院的第一任总经理程述尧。结婚那天,程述尧身穿当时流行的中山装,而上官云珠的婚装竟然是蓝布列宁服,一改昔日花色旗袍的装束,着实让到场的亲朋好友眼前一亮。“舞台就是喜堂,酒菜是请外面店里烧好了送来的。当时兰心的职工加上经理也就28个人,大家一起庆祝,真叫热闹。”
而今,这个当年的“喜堂”仍旧维持着原样。张福根带着记者,从后门进入兰心,穿过现在看起来委实太小的舞台,走上一条窄窄的红色楼梯。他边走边说,这里曾经是化妆间,那里曾经是演员的休息室。
剧院负责宣传的蔡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兰心已经不演话剧了,要看话剧,上海人基本上都去安福路话剧中心,兰心的生意清淡了。
张福根早就退休了。他还常常回到兰心,想想过去的好时光。兰心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招呼他下周来看戏。张福根拍拍已换成桃木的新座位,冲他们笑笑说:“我还是欢喜看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