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传统发酵车间,酿酒老师傅查看酒麯发酵情况。
听老师傅讲
糟烧白酒的故事
从1958年建立的浙江黄岩宁溪酒厂到现在的金山陵酒业有限公司……
从原来租的两间半祠堂到现在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的厂区……
从当初11名员工白手起家,到现在拥有员工100多名……
看着50多年来宁溪酒厂的历史变迁,76岁的老人柯善庆感触良多,他是老酒厂成立初的第一批员工,虽然已过退休年龄,却依然工作着,乐此不疲。
“当年,因为交通不便,这里缺酒严重,为了满足人民需要,我们11个人被抽调出来筹建酒厂。”柯师傅说,当时没有钱,没有设备,他们就向村民借坛子、借酒缸,愣是凑齐了酿酒用的器具,开始了酿酒之路,只是当时的他们是以酿黄酒为主。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人都没有粮食吃,更别提用来酿酒。可酒还是要酿,没有粮食怎么办?“我们就到山上去挖植物,野生金刚刺、黄狗头,那都是酿酒的原料。”虽然没有粮食,柯师傅他们还是用野生植物酿出了酒。
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老酒厂开始逐渐壮大,糟烧酒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过计划经济体制下,白酒的产量还是很少。“酒糟是做糟烧白酒的原料,但做完黄酒才会有板糟,100斤大米只产18斤糟,而100斤酒糟只产五六斤的白酒,产量少,可想而知。”如今已是金山陵酒业副总经理、酒厂厂长郑伦标说,那时候很多人想喝都喝不到。
1995年,郑伦标成为酒厂厂长,从那时开始,酒厂在台州范围内收购酒糟。“以前靠自己酒厂的酒糟酿酒,产量少,市场经济下,这样的产量竞争力远远不足。”郑伦标说,酒产量扩大后,也开始在全市范围内销售。
2007年改制后,酒厂更是到上海、绍兴等地收购酒糟,糟烧酒产量进一步提高,便开始销售到山东、天津、河南、四川、安徽、江苏等多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