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刚刚,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字体:
—2023—
03/28
10:52:56
2023-03-28 10:52:56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马黎 通讯员 郭楠

  3月27日-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召开,经过一整天的现场演示和评委会投票,3月28日上午,结果揭晓,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的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温州,古称东瓯,位于祖国东南沿海,是一座拥有千年开埠通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自东晋建城伊始,温州城就与港口、江海密不可分,有着“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的美誉。温州因“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到了宋元时期,随着市舶管理机构的设置,温州一跃成为“百粤三吴一苇通”、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城。新中国考古奠基人夏鼐先生曾校注元人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周达观就是从温州港开洋去的古柬埔寨。

  2021年,温州鹿城区在望江东路启动望江路下穿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展开基本建设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至2022年,在逾400米长、15-18米宽的工程范围中,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被确认。遗址位于温州古城朔门外,由此,遗址命名为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遗址景观

  遗址南靠古城,北邻瓯江,经考古发掘,揭露了大量与古港、古城相关的重要遗存,年代从北宋延续至民国,以宋元时期为主。发掘区可分为瓮城、水门头、江岸码头群三部分。

  瓮城发掘区,也是2004年唐五代朔门遗址发掘工作的延伸。发现早晚两期的瓮城遗迹,叠压关系清晰。早期瓮城为宋元时期,平面结构呈半圆形;晚期为明清时期,平面结构已改建为长方形。

  古港发掘区分区图

  水门头发掘区遗迹种类丰富,时代跨度较大。发掘区内年代最早的遗迹为北宋时期的石砌江堤以及斜坡顺岸式码头1座,江堤与码头边界清晰,共同勾勒出北宋时期水门头西侧瓯江江岸的范围。码头以东,奉恩水门河自南向北从城内注入瓯江,河道两侧南宋时期的石砌河岸依旧可见,同时还保留了同时期的桥梁与陡门等遗迹。南宋晚期以后,北宋江岸一带淤积成陆,瓯江岸线正在逐步北移,那些建于元明清时期的石砌堤坝、新水门桥、陡门闸以及台阶式码道等遗迹正是这段岸线变迁史的历史实证。

  瓮城和水门头发掘区之间,是长达380米的江岸码头群发掘区,整个区域内地层东西连贯,可以清晰看到北宋至近现代地层的堆积情况,文化层与自然河相堆积层交替分布,文化层中包含物丰富,年代学证据充足。

  朔门遗址与瓮城遗址

  发掘区内主要的码头样式为木石混筑的长方形突堤式码头,推测为台阶状,建筑方式皆为木桩筑底,再铺设木板,木板上修筑石块包边、泥芯填土的长方形码头,石块包边外再辅以长木柱加固。此类码头已发现六座,另有两座规模较小、建筑工艺相近的埠头,年代皆在南宋时期,可分为早晚两期。

  其他除木质栈道、杆栏式建筑、砖石建筑、疑似作坊、水井、灰坑等各类遗迹以外,两艘结构尚为清晰的沉船更引人注目,其中北宋沉船因台风季节等因素,未全面揭露,南宋沉船已清理完成,根据结构分析,原为一艘长达20米的福船,目前已整体打包提取,进入室内清理、脱水加固阶段。

  宋元时期与明清时期瓮城遗迹

  遗址的地层与遗迹中还出土了大量古代遗物,其中集中出土的瓷器残片堆积数量极为庞大,同时,宋元时期的龙泉窑器占到90%以上,当为贸易损耗品废弃堆积。

  水门头发掘区

  目前朔门古港遗址第一阶段发掘工作基本结束,还会继续发掘。为深入研究古港遗址历史内涵与文化因素,接下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研究室将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宁波大学等多家单位展开合作,计划就环境考古、陶瓷考古、海洋考古、动植物考古、建筑考古、文物保护与监测、数字化系统建设等多学科开展联合研究,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同时,遗址保护规划、遗址公园建设规划,以及遗址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体系的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将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长远目标。

  最后,说四个意义——

  首先,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盛况。码头、沉船、海量的商贸类遗物,构成了商港的核心元素。这与温州古城、世界古航标之一的江心屿双塔交相辉映,生动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北埠”港区 “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压涛波”的真实景象。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城市考古取得的重大收获。 

  北宋码头

  南宋码头

  南宋沉船

  其次,朔门古港遗址为温州坐实龙泉瓷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关键物证。

  南宋至明中期,龙泉瓷在外销瓷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被称为大航海时代之前我国推出的第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品。温州凭借其发舶港口地位以及江海中转节点成为龙泉瓷外销的主要集散地和起点港。本次发掘揭露的码头遗迹群及海量瓷片堆积提供了关键物证。

  龙泉窑青釉人物纹、花卉纹瓷片

  龙泉窑青瓷片

  第三点,朔门古港遗址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是海丝申遗工程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

  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世界106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的江心屿双塔与古港隔江呼应;宋代温州大型造船场紧邻古港西边的郭公山麓;东首海坛山建有海神庙、杨府庙(地方海神)、平水王庙。朔门古港集齐各大要素,遗迹全、规模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堪称国内仅有、世界罕见。朔门古港遗址填补了海丝申遗体系港口类遗产的关键缺环,发挥典型样本的支撑性作用,在人类航海文明史上具有突出价值。

  一个词:填补空白。

  因为无论是已经入列世界遗产的海港遗址——泉州、澳门,还是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广州、宁波、登州、扬州等,都缺乏港口考古成果的强力支撑;不仅如此,国际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海港遗产,包括菲律宾的维甘、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与乔治城、斯里兰卡的加勒、沙特的吉达等,同样缺少代表性的码头遗迹。而唯一保留有大航海时代海港船坞遗迹的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因为遗产保护不力在202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除名。由此可见,朔门古港遗址的考古成果,有“补白”之功,堪称人类海洋文明史上具有突出价值的珍贵遗产。

  最后,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承载着独特的海洋文化信息,蕴含着先贤们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内涵。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特殊地理环境赋予温州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质。古城选址蕴含着港口优先的发展理念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古代温州渔、盐等海洋产业及工商业占有重要地位,又是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产品畅销海内外。南宋以叶适(墓址在海坛山南麓)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突破传统农耕文明重本抑末思想的束缚,主张“义利并举”,通商惠工,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在思想领域的重大贡献,影响深远。

  目前,遗址保护与利用已列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今后5年“10个抓手”重要规划之一,同时也与温州“千年商港 幸福温州”的城市定位不谋而合。当前,在温州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下,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不仅要打造成温州、浙江历史文化的金名片,而且也将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作出重要贡献,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行动作出贡献。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考古;发现责任编辑:黄咏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3月28日上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的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