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会议中心C区四层5G发展成就展区内,一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正灵活自如地转动机械臂各“关节”,干净利落地对模型进行解剖、分离、缝合等各项手术模拟动作,一旁却空无一人,这一幕引来了众多好奇的目光。
6月4日,以“打通信息大动脉 共创数智新时代”为主题,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 Expo China,简称“PT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一年一度的PT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是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信息通信行业年度盛会和行业发展风向标。
与往年不同,今年展会现场特设5G发展成就展,系统展示5G商用四年来我国5G产业生态建设的工作成果。作为5G发展成就展区内唯一的5G+智慧医疗展区项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手术、5G+AR远程急救展示受到了全场瞩目。
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亮相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
“闪送”顶尖技术
展会现场令人称奇的这组机械臂所有钩、曳、旋、顿的动作指令都来自一千公里外的杭州——浙大邵逸夫医院远程手术中心内,普外科医生陈鸣宇博士操作手术机器人医生端,沉稳地掌控着北京展区内的机械臂。“视野非常清晰,操作感受不到延迟,控制效果良好。”
据了解,今年2月份,在中国电信5G定制网络及我国国产原研手术机器人图迈的基础上,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蔡秀军院长团队梁霄教授完成我国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肝胆手术。梁霄教授在杭州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成功为新疆阿拉尔患者实施了胆囊切除术。
2023年2月,我国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肝胆手术现场
“这不仅是我国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的突破,更证明了我国5G技术、国产医疗装备技术已经走在国际前列,极大推动医疗行业发展,让顶级医疗资源实现实时流动、区域共享。”蔡秀军院长坦言。
据介绍,此次手术使用的是中国电信5G定制网络,具有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适合各种高安全、高性能传输和全域部署的场景,操作指令传输和语言传输达到毫秒级水平的技术要求,确保检查和手术精准安全。此外,现场操作的设备也是国内首款运用5G技术实现超远程手术的四臂腔镜机器人,其核心软硬件已打破技术壁垒,全部实现自研自产。
浙大邵逸夫医院参与了这款手术机器人的创新研发。作为国家级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中心牵头单位,医院致力于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研究开发实体,共同推动我国微创医学的飞跃发展及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实现优势领域由微创装备进口国向输出国的转变。
“5G超远程机器人还有很多施展空间,比如为边远地区的医生隔空进行实战带教,培养高质量医师队伍,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接下来,我们也希望不断扩展超远程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在机器人5G远程手术领域做出样板、做出成果。”蔡秀军院长期待道。
5G+AR远程急救系统
为医生装上“千里眼”
在展会现场,浙大邵逸夫医院自主研发的5G+AR远程急救系统备受关注。通过这套系统,医生只需穿戴AR眼镜,便能时时连线上级医疗专家,专家通过手机即可以“第一视角”看到患者情况,“身临其境”提供救治指导、协同诊疗。
“考虑消化道穿孔,需要急诊手术”。通过这套系统,蔡秀军院长在会场远程接诊了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患者的查体情况、腹部CT平扫结果等信息通过AR眼镜时时传输至手机端, 蔡秀军院长通过这些“身临其境”的信息给出诊断。
“5G+AR远程急救系统是医生的‘千里眼’。对远端来说,打破了常规线上会诊资料传输繁琐、信号稳定性差等局限;对本端来说,能解放医生双手,不会耽误任何急救操作,为患者赢得‘黄金时间’。进一步实现了省级医疗急救资源向县域动态延伸,将医联体-医共体更加紧密地串联在一起,增加基层群众就医获得感。”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主任洪玉才说。
浙大邵逸夫医院5G+AR远程急救系统
据悉,为帮助基层医疗体系建立标准化、同质化、信息化的急救流程,提升院前急救能力,满足县域人民医疗服务需求,浙大邵逸夫医院一直在浙江省内外努力推广5G+AR远程急救系统,得到了杭州、余姚、普陀、龙游等地的热烈反响。今年年初,这套5G+AR远程急救系统被应用在县域新冠医疗救治工作,使有限的医疗专家资源得到最大化应用,极大提高县域内新冠救治效率和水平。
“5G+AR技术也同样适用于慢病管理。”洪玉才主任提到,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对口帮扶的舟山海岛上,许多老年人碍于出岛就医带来的经济与时间成本压力,无法定期到医院随访复诊,有了5G+AR技术后,他们在岛上的卫生院就可以直接与省级专家进行“沉浸式”会诊。目前,该技术已惠及海岛十万余百姓。
蔡秀军院长表示,浙大邵逸夫医院将继续推动5G远程医疗的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促成常态化发展,实现5G远程诊疗项目全覆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