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溯源看变化·“八八战略”亲历者说 一片叶子变金山

字体:
—2023—
07/10
14:08:46
2023-07-10 14:08:46 来源:潮新闻 见习记者 张文利 赵培希

  嫩茶重搅绿,新酒略炊醅。

  七月,我们从杭州北行约百公里,来到安吉,绿影婆娑中,暑意渐消。站在茶园高处极目远眺,溪龙乡黄杜村的数万亩茶园绵延不绝,满目苍翠尽收眼底。

  走进溪龙仙子茶博馆展厅,我们见到了溪龙乡女子茶叶合作社社长、55岁的宋昌美,她笑盈盈地递上两杯新沏的白茶。

  “这可是黄杜村的‘金叶子’。”果然如宋昌美所言,杯中嫩绿滋味鲜甜、回甘生津。“你们从杭州来,西湖龙井名闻天下,安吉白茶也很厉害呢!村里白茶产值超7.7亿元,人均年收入超7万元,乡下有别墅、城里有洋房,有人还在海南买了过冬房……”宋昌美晾晒“家底”,自豪不已。

  呼吸着满屋茶香,时间仿佛穿梭至2003年4月9日。根据《浙江日报》报道,那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溪龙乡的无公害白茶基地调研时,称赞这里山清水秀,植被相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推进生态县建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番亲切鼓励仿佛至今回响在小山村,滋润着宋昌美们的心田。

  7月,溪龙乡的茶田一派郁郁葱葱。

  首次调研指明路

  穷村如今响当当

  信步于茶园绿道,一块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矗立在观景平台上,不断有游客停下脚步、合影留念,在盎然绿意间,“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10个大字被映衬得愈发鲜红。

  望着石碑上的字,宋昌美思绪被拉回到30年前。当时,黄杜村还是山沟沟里籍籍无名的贫困村。直到1995年,茶叶科研部门在安吉大溪的一处高山上发现一株野生白茶,并成功通过技术实现“下山”。调研同时发现,溪龙乡的土质、气候、积温、海拔等适宜白茶生长,建议当地政府推广种植。27岁的宋昌美在周遭一片质疑和观望中,以大无畏的试错精神,试水白茶种植。

  2003年4月9日,习近平同志的首次调研,给敢于吃螃蟹的宋昌美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村里种辣椒、种板栗、种毛竹、种菊花的农户,都转行种起了茶叶。

  在观景平台的道路两侧,摆着各家的茶叶小摊,向往来游客热情地吆喝买卖。“是习近平同志的话,给我们指明了致富新路。”村民李粉英回忆起,十几年前,没有什么挣钱的来头,只能背靠荒山找营生,自己全家一年总收入也不过几千元,如今,放眼望去,脚下水泥路串起家家户户,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小别墅散落其中,村民们脚踏实地走上了致富路。

  宋昌美(左)向潮新闻记者讲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9天后,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刊发短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文章中的一段阐释,让宋昌美醍醐灌顶:“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绿色发展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看着茶树茁壮成长,想着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嘱托,宋昌美的创富劲头越来越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安吉县女子茶业专业合作社在黄社村成立,村里有了第一个白茶基地,还建立起白茶子品牌“溪龙仙子”。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溪龙仙子”作为中国元素活动区的礼品茶惊艳亮相。同年10月,宋昌美联合13名安吉茶农走进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安吉白茶质量追溯暨品牌推荐新闻发布会。

  “以前村里人都说来家喝杯水,现在都改口说喝杯茶。”茶农钟玉英无比感慨,这片“金叶子”,让黄杜村从20多年前有名的穷村,成为如今远近闻名的“白茶第一村”,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让“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的故事成为中国乡村的致富典范。

  宋昌美请潮新闻记者品尝安吉白茶。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一片叶子富八方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我们能富起来,是党和政府帮扶的结果。替国家分忧,是我们的责任。”富起来的黄社村百姓,念念不忘党和政府的恩德。

  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怀着满腔感激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他们在信中汇报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这是黄社村百姓最朴素的心声。

  5月,溪龙仙子等8家茶企参加了波兰“国际食品展”,与27个国家的茶商签下销售合同,创造了安吉白茶批量出口新记录。

  捷报接二连三传来。信寄出40余天后,宋昌美清晰地记得:那天傍晚,自己刚从茶厂忙碌完,便接到了电话:“总书记回信了!”一句话瞬间让她精神振奋。宋昌美顾不上吃晚饭,兴奋地挨家挨户通知,将这个喜讯广而告之,夜色掩盖不住大伙内心激动,小山村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中。

  习近平同志在回信中问候大家,并表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宋昌美和伙伴们将这份充满信任的嘱托牢牢记在心里,把扶贫茶苗陆续送达湖南古丈、四川青川和贵州普安、沿河、雷山等地。

  这些“远嫁”的安吉茶苗,不仅要落地“生根”,更需挖潜“生金”。为了提高茶苗成活率,安吉在两年内累计派出技术人员42批275人次赴受捐地指导种植,宋昌美也是其中之一。她数十次去实地考察,将白茶种植技术和区域品牌运营经验倾囊相授给结对各村,无论技术咨询、信息服务还是远程指导、现场培训,她都亲力亲为。小茶苗从筷子粗细到枝繁叶茂,她事无巨细件件上心。

  这片叶子的“共富曲”,跨越2000公里山海,从独唱演进为合唱。如今,浙江的千万株捐赠茶苗已经在贵州、四川、湖南等3省5县扎下深根,为内陆带去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上千万的产业价值,在更多山村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传奇。

  品着安吉白茶,宋昌美心潮澎湃地回忆着,收到总书记回信的激动时刻。

  保护绿水青山

  回馈真金白银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安吉考察。据《浙江日报》报道,当总书记听说村里的农创客“葡萄一串最高卖出268元”时,他高兴地说这里的山水保护好,继续发展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

  如今,陪同记者采访的溪龙乡工作人员王傲然对此深有感触。现在的安吉不光卖茶,也卖风景,因为有着好山好水好空气,当地民宿在全国都非常有名,还建起了影视拍摄基地。理念一变天地宽,从一季茶叶到四季“钱”景,这里的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流淌出真金白银。

  以绿色为底色,实现生态富民的美丽“变身”,安吉不是个例。20年来,在“八八战略”引领下,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出经济转型升级、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

  天蓝、地净、山绿、水清成为浙江乡村最显著的标志。从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倡导启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始,浙江省强势打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组合拳,目前,浙江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第一。

  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不光在乡村,2004年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让浙江生态省建设先行一步、走在前列,2019年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数据显示,浙江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已从42.9%升至97.6%,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到24微克/立方米,达到有史以来最低点。

  生态保护这门功课,浙江无疑是“尖子生”。不过,绿色浙江的澎湃动能,更体现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重塑上。农村整体面貌的深刻变化,遍布全省的美丽乡村,不断丰富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年来,浙江的城镇化率从2003年的53%提高至2022年的73.4%,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全省农民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增长至2022年的37565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动力所在、后劲所在。如今,浙江不仅要把高品质的“绿”转化为不断流动的“富”,还要让“金山银山”更好地反哺“绿水青山”。

  告别安吉茶乡,记者向南而归,内心思绪万千。放眼10万平方公里的之江大地,不难发现,伴随着“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 在浙江,“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梦”已然变为现实。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溯源;八八战略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