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余姚盘活文化资源,50余项文化工程融入城市发展

让历史名人“活”在当下

字体:
—2023—
07/30
07:26:32
2023-07-30 07:26:3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李洁 共享联盟·余姚 劳超杰

  浙江在线7月30日讯(记者 陈醉 通讯员 李洁 共享联盟·余姚 劳超杰)29日,“黄宗羲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研讨会”在黄宗羲故里余姚举行,全国权威专家齐聚,共同商讨推动黄宗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余姚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因地制宜盘活文化资源,重磅推出“历史名人活化工程”,首批围绕王阳明、严子陵、黄宗羲、朱舜水四位先贤,开出“良方”,并分解成覆盖城市更新、文旅项目、精神文明建设等的50余项文化工程,真正将名人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文化兴城。

  “活化”名人重在当代化表达。本月,“龙虎草堂”刚刚完成“原貌复现”工程,重新向公众开放。“龙虎草堂”是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著书立说的讲学处,此前,这里跟很多名人故居的“打开”方式一样,将黄宗羲生平以展板形式展示。今年,余姚启动“原貌复现”工程,重新规划名人故居等文化遗存,创新设计,像“龙虎草堂”就重现了400多年前黄宗羲伏案著书、讲学布道的场景:一盏昏黄的烛灯下,书案泛白,案头摆着写了一半的书稿;一旁的厅堂不算宽敞,摆满椅凳……

  名人文化的当代表达,离不开数字赋能。一幅黄宗羲行迹图将“黄竹浦”“上庠庙”“化安山”等地名串珠成链,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黄宗羲的人生历程,让先贤思想可观可感可触摸。余姚还以全省第一家县级地方文献馆——“梨洲文献馆”为载体,将3.6万多册名人古籍进行数字化呈现,让文献典籍走出库房。

  走出库房,传入千家万户,余姚推动名人文化资源与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

  在梨洲中学,30个班级的名字每个都来自先贤黄宗羲的思想,如守正班、躬行班等。余姚市城南小学则从另一位先贤王阳明的“阳明心学”出发,开展“心志日记”实验,鼓励学生坚持做好一件事。如今,余姚已在36所学校启动“文化滋养工程”,严子陵、虞世南、黄宗羲、朱舜水、蒋梦麟等名人的思想与教育正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名人文化资源还融入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艺术的规划设计。在“阳明书房”里,余姚定期举办文化沙龙,邀请业界专家学者与市民群众探讨分享阳明文化,同时组织青少年、企业家开展研学游。像这样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余姚布局了356个,去年共推出100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受益群众超130万人次。“今年,我们又新增44个‘15分钟’品质文化圈,继续扩大名人文化的辐射圈。”余姚市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历史;文化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年来,余姚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因地制宜盘活文化资源,重磅推出“历史名人活化工程”,首批围绕王阳明、严子陵、黄宗羲、朱舜水四位先贤,开出“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