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绍兴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一水双用”如何用出更大效益?

字体:
—2023—
08/18
08:21:04
2023-08-18 08:21:04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绍兴 周梦琪 张坷舒

  “虾苗刚投下去,看,在田里蹦跶呢!”8月13日,当记者走进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义峰村种养大户许国明的农场时,今年秋季的新虾苗刚刚投放结束。许国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农场里的稻田虾平均亩产达20~25公斤,“比单纯种稻增收5倍多”。

  据了解,作为全省最早一批探索稻田养鱼的地区,早在15年前,绍兴已经开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种养面积达近2000亩。全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出“稻鱼共养”“稻虾共养”“稻鳖共生”等多种立体综合种养模式,以提高农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最近,市农业部门出台方案,推动稻渔综合种养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立体种养 效益明显

  许国明有超过15年的立体种养经验。2006年,他看到来自湖州的养殖户到绍兴一些乡镇承包稻田养殖青虾,青虾价格每公斤能达到60~80元,便在离村不远的乘凤江一侧,也承包了50亩稻田开展稻虾立体种养。如今,许国明的稻虾种养面积已扩大到300多亩,还带动了当地不少村民就业。

  在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800余亩稻田里同样也在投放下半年的新虾苗和鱼苗。“上半年的刚收完,卖得可好了。”村党总支书记王海军告诉记者,“稻鱼养殖”一年来成效明显,现在村里和一些农场主正在积极探索更多立体养殖模式,除了稻田养鱼、稻田养虾外,接下来还将在珍珠养殖基地尝试新模式。

  “稻在水面长,鱼虾在稻下游,一水双用,构建出一条水养鱼、鱼肥稻的生物链条,既能有效解决水质富营养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许国明一直觉得,绍兴在发展立体种养上有着明显优势,除了起步早,还有丰富的水系,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投资较大 制约较多

  “我们很想养,但是在实施中存在一些困难。”上虞区一家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他试着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养殖甲鱼和虾,结果“看管成本”急剧上升,“特别是养甲鱼,晚上必须有专人看守以防丢失”。

  越城区皋埠街道一家农场的负责人也说:“稻田里搞养殖必须要挖沟渠,而在这方面需要向有关部门申报,存在一些限制。”

  不少农户还表示,立体种养除了技术上的一些制约,投资也较普通种养模式要大得多,包括要建造立体设施,投资建立施肥浇水工程线路,以及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成本等,这些都让他们望而却步。“万一有个环节出错,又要重新再来过,这样很容易亏本。”嵊州的农民袁老伯表示。

  政府扶持 龙头带动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庆满说,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一般一亩水稻产量在500公斤左右,像许国明这样“稻虾结合”,在保证稻谷产量基础上,每亩每年还增加了60公斤左右的虾的产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今年7月,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绍兴市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7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要达到并巩固在4万亩以上,实现亩均产出水产品50公斤、稻谷500公斤(山区或特种水稻400公斤),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30%和50%以上。

  “我们正在走一条政府扶持、龙头带动的转型之路。”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绍兴将以全市农技、渔技推广体系为主体,发挥科研院所和粮油、水产科技团队优势,以稻虾、稻鳖、稻蛙、稻鱼等模式为重点,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在稻渔综合种养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加快培养一批同时具备水稻种植、水产养殖、三产融合、品牌打造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的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具有绍兴辨识度、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稻渔产品品牌。

  对此,不少种养大户表示欢迎,希望农业部门能定期邀请专家到田间指导,从服务和技术上予以更多支持。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接下来将与有关部门相互沟通协商,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稻渔;种养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据了解,作为全省最早一批探索稻田养鱼的地区,早在15年前,绍兴已经开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种养面积达近2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