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工养殖大黄鱼“过冬难”的问题,近两年来,台州玉环海山乡大青岛渔民叶哲兵积极钻研,最终找到了较满意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广大养殖渔民提供了技术范本。
眼前这批大黄鱼都经历了去年冬天的考验,如今个体从最初的只有成年人手指般大长到了一市斤左右,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综合一年半来的养殖情况,它们过冬的总体成活率约45%。“我们周边,他们(养殖户)的(大黄鱼)苗种成活率都在20%左右,能够到30%也是很少见的。”叶哲兵说。
大黄鱼喜温怕冷。乐清湾冬天海水温度不到10℃,导致人工养殖大黄鱼过冬成活率过低。对此,养殖户普遍做法是春季直接从福建购入个体重量约半斤的大黄鱼,先暂养几个月,再销往市场,此举避开冬天,但成本高,小型养殖场难以承受。
如何突破?叶哲兵从两年前开始,直接购买五、六公分大小的小苗进行试验性养殖,探索其过冬难的解决方案。经过专家指导和无数次观察钻研,他找到了关键原因。
据介绍,大黄鱼在七、八度的低温下,活动能力减弱,但海水潮起潮落,流速过快造成大黄鱼在网箱边缘碰撞挤压而死亡,这是冬季成活率低的主因之一。“在我们这个海区,海水流速每秒达1.5米,如何降低水流对大黄鱼的冲击,这是解决过冬难的一个关键问题。”叶哲兵说。
对此,叶哲兵采用多层细网覆盖网箱周边,保证水体畅通又能降低流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据悉,相对于直接购买暂养,采用小苗养殖方案,虽然时间周期较长,但扣除各类损耗和投入之后,投资成本依然比前者减少一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大黄鱼;养殖责任编辑:江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