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夏日的杭州西湖景区景色宜人,引得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拍友 陈月明 摄
自7月4日出梅后,杭州就处于“火热”之中:过去五天(7月4日—8日),杭州连发高温橙色预警。
潮新闻记者从杭州市气象台了解到,7月4日—8日,杭州全市平均气温32.8℃,较历史同期偏高4.6℃,刷新同期气温纪录。
这样的酷热会持续下去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历史同期最热的背后
一进入夏季,副热带高压就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个暖性高压系统,副高主要由下沉气流构成,在它控制的“地盘”里,不易形成云,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有利于地面增温。
“今年的副高,出场就是‘王炸’。近期持续高温天气,主要源于副高的西伸北抬。”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说。
不过,副高也会“盛极而衰”,它有增强和减弱周期,一旦进入减弱期,高温就会有所缓解。
一个好消息是,最近的酷热天气即将迎来转折——从7月10日起,随着副高减弱,杭州处在副高边缘,未来一周气温会逐渐下降且雷阵雨天气增多,15日气温会“降”至32℃。
盛夏一开局就这么热,是否为今夏的天气形势“定了调”?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夏杭州平均高温天数接近常年或偏多,大概率会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但出现类似2022年大范围、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的可能性不大。
“从全省范围看,今年夏天高温、干旱、极端强降水并存,天气形势总体不太平。”毛燕军表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气象灾害偏重,各地各部门需提前做好防范。
此外,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7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3个台风生成,其中,有1—2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地区。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下
高温,不只是天气变热这么简单。随着气温攀升,一些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就是中暑。除此之外,热射病也成了新闻焦点。
根据国家卫健委给出的定义,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又称为重症中暑。
“当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相当于把器官放到温水里煮。”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谢赟解释说,每多一分钟,对脏器的损害就会增一分,甚至会引发生命危险。
视觉中国供图 图文无关
截至7月8日,杭州多家医院出现了包括热射病在内的重症中暑患者。据了解,热射病人通常分为劳力型患者和非劳力型患者。
劳力型患者,指的是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而非劳力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最近我们接诊的热射病人,都是老年人。”谢赟表示,老年人是高温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尤其是独居老人,由于不喜欢开空调、电扇,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情况下,更容易中暑。
他提醒,应对中暑,提前预防是重点,迅速降温是关键。除了在高温天避免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外,一旦出现中暑征兆,应迅速将患者撤离高温环境,转移至凉快通风处,并利用冷水降温。如果症状还不能缓解,需及时就医。
农业要做好“提前量”
历史第一的高温下,田间地头的农作物还好吗?
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周伟军教授看来,目前是水稻、玉米、大豆、番薯、向日葵等农作物的生长季,最近的高温天气,对它们暂时没有影响。“近期的高温天数有限,对夏季农作物的影响不大。不过,一旦持续高温,干旱可能会给农作物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他表示,“春旱不算旱,夏旱丢一半”,在长时间的高温热浪下,早稻可能会出现“高温逼熟”现象,桃子、梨、柑橘等水果将减产,并影响品质。
此外,雷阵雨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大因素。通常,夏季午后气温高,水蒸气会从地面上升形成积云,在一系列的“进化”后,形成局部雷阵雨。
“夏天的雷阵雨比较急,雨点大,排水不畅的时候容易积水成涝,导致农作物根系缺氧;另外,在高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病虫害,从而危害农作物。”周伟军说。
虽然无法控制天气的“脾性”,但可以做好“提前量”,主动防范。“农户除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要提前做好农田的水分管理,保持沟渠通畅,防范雷阵雨、龙卷风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他建议道。
而对于“长”在温室大棚的蔬果,周伟军认为,可以适当增加投入,发展智能温室大棚,这样能较为精准地控制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因素,把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降至最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