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雨雪,长城许多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砖石脱落、墙体开裂或坍塌等情况。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城的修缮工作从未停止过。今年是“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我们深入崇山峻岭,来到那些默默守护、修缮着长城的人,记录他们的故事。
“我最多的一周上山6次,这里的一砖一石,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早晨8点,记者一行跟随北京市怀柔区文物管理所长城修缮技术顾问、箭扣长城五期修缮项目技术指导程永茂上山,前往位于北京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的箭扣长城五期修缮项目。一路上,骡子粪、泥土和碎石混杂,狭窄处仅允许一人走过,上坡如同上滑梯,记者屡次差点摔倒,而68岁的程永茂却健步如飞。“上下山虽然艰苦,但是在长城人眼里是最平常的‘通勤’。”
“用水难、运料难和施工难,才是长城修缮最难的。”水,要用多级高压泵通过水管送上山,因此每年施工时间只有4~10月,天冷上冻就暂停;料,要每天赶3趟骡子驮至长城根下,再由工人背两三百米到修缮点;施工,要在半残的长城上作业,周边是险峻的山坡。“鬼见愁”“天梯”“鹰飞倒仰”……箭扣长城上,一段段险要的施工现场考验着工人们的勇气和能力。“像长城一块砖石26~30斤,盛夏工人们穿得单薄,运完料后背常被磨出血。”程永茂说。
“修缮长城的这20年里,我经常会和古人‘对话’,问他们是怎么砌的、怎么修的,如果是我,我会修得比他们粗糙还是精细。”站在雄奇险要的北京怀柔箭扣长城之上,年近古稀的程永茂一边实地考察,一边查找史料,对各段长城的修缮年代、工艺特点、材料特点、砌筑做法等特点进行对比,从而制定修缮方案。从怀柔黄花城段长城,到慕田峪长城、青龙峡长城、河防口长城,再到箭扣长城,至今,他修缮长城20余公里。
2016年,他接手了箭扣长城的修缮项目。这些年,他带领团队持续完善工法和理念。以已完成的四期箭扣长城修缮工程为例,第一期工程补配了部分新砖,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基本不再添加新砖,第四期仍然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尽量用老砖、循古法,在保证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保留长城的“旧”。在他看来,怎么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好,不要去改变原有的工艺,给后人留下真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箭扣长城五期的修缮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程永茂坚持每周至少爬一次长城到施工现场“监工”,多则五六次,遇到关键部位更常常亲自动手演示工艺手法。他说,“我就踏踏实实做一名长城工匠,老祖宗留下这珍贵的宝贝,我们就给传承下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