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永康市益心同行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胡剑到广东汕头,带着田“援”计划项目参加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摘得银奖。回到永康,胡剑马不停蹄,将一个个扶残助农项目排上日程。
从2006年至今,胡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携手同行19年。1219场公益活动,5.2万人次参与,1000多万公斤农产品的爱心义卖,4000多万元的助农增收,一个个数字见证了他们扶残助农的奇迹。“这份荣誉属于风雨无阻、无私奉献的益心助农志愿者,更属于与我们并肩同行、用消费帮扶温暖他人的所有益心助农人,我最想感谢他们。”胡剑对记者说。
“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项目”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于2014年开赛,今年是第七届,在汕头举办,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本届比赛有1001个项目参加,283个项目进入复赛,100个项目进入决赛,产生10个金奖、40个银奖、50个铜奖。永康市益心同行社工服务中心、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老姜”志愿服务队申报的田“援”计划——助力困境果农共富“田蜜蜜”公益创业项目,在激烈角逐中获得银奖。
比赛中,胡剑这样介绍田“援”计划项目——从“输血式”的志愿帮扶向“造血式”公益助农转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采摘—运输—销售—赋能”的闭环帮扶流程,帮助各类残疾人家庭、困境农户打通农产品增长增收的“最后一米”,为的是让残疾人更有尊严地活着。
得知一群志愿者常常带着毛巾和锄头帮助残疾人采收农产品、用扁担将农产品挑到公路边、再开货车运到城里义务售卖,不少人向胡剑竖起大拇指:“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项目。”
“输血式帮扶,不如造血式帮扶”
胡剑今年47岁,原本经营一家外贸公司。2005年春节前,他和一群热心人到永康唐先镇古明村送春联,看到一些残疾人行动不便,就主动将春联送到残疾人家,由此了解到残疾人的生活现状,想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
2006年,他发起成立“希望爱心社”,用10年时间筹集到了200万元资金,走访慰问了500多户残疾家庭。“经常给他们买礼品、发红包、理头发。”胡剑回忆道。
与残疾人打的交道多了,他发现住在农村的残疾人大多种有农产品,存在采收和销售困难。“我想换一种帮扶方式,让残疾人自尊自强,对生活更有信心。”从2015年8月起,胡剑和志愿者们转型,由输血式帮扶改为造血式帮扶。
村里残疾人的农产品成熟了,就联系永康市益心同行社工服务中心,5000多名会员分布在十几个微信群里,他们既是消费者,又是志愿者,消费者参加接龙,明确自己需要采购多少数量的农产品,志愿者也参加接龙,明确自己可以义务上门帮残疾人采收、运输农产品。这样按需采收,不会出现卖不掉的情况。
永康市唐先镇金坑下位村的成高升和妻子都是残疾人,种了10亩葡萄。10年前,葡萄成熟时,胡剑和志愿者们上门帮忙采摘,将销售款结清,再将葡萄拉到永康城里,参加过接龙的消费者前来自提。4年后,胡剑又改变帮扶方式,推出“我在唐先有棵葡萄树”认养活动,以100元的价格认养一棵葡萄树,能得到20斤葡萄。这样的帮扶持续多年,为十几户农民增加300万元收入,成高升家的泥瓦房也变成了崭新的砖房。
“助农不易,到大棚里摘葡萄,又闷又热;到高山上摘西瓜,得用箩筐挑下来;到树上摘杨梅,来回得走好几里山路……”回顾19年的助农路,胡剑深深感谢无怨无悔的志愿者们。
“立足永康,服务金华,走向全国”
19年来,扶残助农项目也遇到过一些困难。
不少人劝胡剑加价,比如以1元钱的价格收购农产品,不妨卖1.1元,0.1元的差价当做利润,用于维系公益项目运转,毕竟农产品的运输也需要成本。胡剑没有采纳,他觉得这样会失去受助农户的信任,坚持自筹资金。
因为纯粹,所以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追随。永康的公务员、企业主、白领、外来务工人员,纷纷加入扶残助农行列。身穿统一马甲的志愿者,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出现在田间地头,成为温暖他人的力量。聋哑人徐禄宝种有杨梅,每年志愿者们都上门帮忙采摘售卖。闲暇时,徐禄宝化身成为志愿者,帮其他残疾农户收农产品。“他力气大,会帮忙挖毛芋、挑西瓜,挑担水平不错,经常和我们一起去帮其他人。”胡剑说。
在多人的共同努力下,扶残助农项目的名气越来越大,江西、福建、安徽、四川等省的残疾农户也慕名求助。只要确认他们生活困难、农产品品质过关,胡剑能帮就帮,“我们立足永康,服务金华,走向全国”。
回顾19年公益路,胡剑觉得,扶残助农已经成了一份责任一份事业,让他割舍不下,生命不息,公益不止。此次获奖,对他和志愿者来说是一次激励,激励他们今后走得更稳更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