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0日,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我市一起电动汽车电池起火致五车受损的火灾,节目中龙湾消防就电池起火做了一场户外实验。
温州近两年来
发生电动汽车火灾84起
火灾现场的监控视频显示,今年9月,在龙湾区蒲州街道一个电动车充电站里,一辆电动汽车的驾驶室冒出滚滚浓烟,没过多久,车辆发生爆燃,火势瞬间往四周蔓延。
龙湾区消防救援大队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们用水枪对过火车辆以及周边车辆进行了一小时的扑救与冷却,终于控制住火势。
这起火灾导致五辆电动汽车不同程度受损,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后经消防勘验,是其中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充电中,温度异常升高导致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
市消防救援支队统计,近两年来,温州发生电动汽车火灾84起。
电池模拟短路爆燃
热失控后出现喷射式明火
为了向市民进一步说明电动汽车的电池起火的危害性,龙湾区消防救援大队特地做了一场户外模拟实验。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消防救援人员模拟了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短路的情况,电池短路后立即开始放电放热,电池内部完整性很快被破坏导致热失控,随后出现喷射式的明火。
“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桩的插座没有及时拔出,汽车的电控系统没有及时断电,电池过载后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模拟实验中的短路起火)。第二种是由于维护保养不及时,电池与电容之间的线路发生老化,电池也可能会出现短路的情况。”龙湾区消防救援大队参谋孟冯燚解释,在火灾初期,可能仅仅是一两个电池发生短路,但在持续烘烤下,周边的电池组全部开始放电燃烧,那就会越烧越大。
电池模拟遇到穿刺
鼓包突然弹起凌空爆炸
随后,消防救援人员又模拟了电池遇到外部碰撞与穿刺时的情况,在受到穿刺后,电池便开始鼓包。
“实验中的电池,内部烟气已经聚集了很多,它一下子释放不出来。”孟冯燚说。话音未落,上下鼓包的电池突然弹起凌空爆炸,掉落的电池残骸还在剧烈燃烧。
“电动汽车底盘比较低,在行驶过程中,要是遇到一些尖锐的石头、钉子之类的,底盘与其发生碰撞后,底部的电池可能会被击穿。”孟冯燚说。
实验结束后,消防救援人员用水枪对电池进行冷却处理,用了10分钟左右才消灭明火,在此期间,电池内部仍然不断冒出白烟。经检测,明火被扑灭后,电池温度仍保持在73℃左右。
九字“秘诀”
车主充电避“雷区”
消防救援人员提醒,给电动汽车与电动自行车充电时,车主都应该牢记九字“秘诀”,即车熄火、人撤离、速报警。也就是说,在充电时,车主一定要给车辆进行熄火断电处理,然后人要离开,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人要站在距离车辆10米远的上风方向报警。
“电动汽车的火灾特点就是燃烧特别迅速、放电特别快,人要是在车里长期滞留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车门无法打开人被烟气熏到的情况,造成二次伤害。”孟冯燚说,电动汽车起火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车主要尽快报警让消防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来处置。
“高温暴晒后的车辆不要立即充电。另外,雷雨天充电也可能对充电设施以及车辆电路系统造成损害。”一位相关的消防救援人员提醒,电动车主在给爱车充电前,应该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充电桩,并检查充电桩与充电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充电操作也要规范。“有的车主未正确连接充电接口便匆忙离开,有的则将充电桩置于潮湿或易燃的环境……这些不当的操作,无疑给充电安全埋下了隐患”。他说。
■新闻+
国家消防救援局呼吁
从根本上解决热失控问题
今年11月22日,国家消防救援局举行例行发布会,介绍10月以来119接处警及火灾总体情况。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王天瑞表示,近几年来新能源火灾中,有两点突出的矛盾:第一,锂电池的热失控不可避免。第二,灭火救援的难题还没有有效解决。建议从四个方面共同发力、破题创新:
一是要转变防控的理念。锂电池起火即爆炸,传统的消防设施,比如报警喷淋难以发挥作用,必须在建筑防火、生产工艺、火灾防控、安全管理等方面转变理念,真正地适应这种新能源行业的实际需要。
二是要提高设防的标准。比如立足易燃易爆的特点,提高厂房仓库的设计标准。强化防火分隔,发生火灾后难以处置,就把它限制到一定单元,也就是限制到最小单元。立足于早发现、早处置,各个厂商或者推动厂厂建立专职消防队,等等。
三是要强化本质安全,希望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发力,加强科技攻关,改进生产工艺,尤其是要提高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的安全性能,加快研制可替代的产品,从根本上解决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问题。
四是要破解火灾救援的难题,要研发更有效的灭火药剂,改进新能源火灾扑救的技战法,提高灭火效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