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嘉兴南湖:持续深化“千万工程” 让乡村更令人向往

字体:
—2024—
12/31
10:27:59
2024-12-31 10:27:59 来源:浙江日报 徐 卉 姜宪伟

  12月29日,浙江日报整版刊发《嘉兴南湖:持续深化“千万工程” 让乡村更令人向往》,全文如下: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作为嘉兴市主城区,多年来,南湖区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描绘了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2004年,南湖区出台《南湖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成为全市制度创新、双向互动的示范区,统筹发展、城乡一体的先行区。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些年来,围绕富庶、均衡、和谐等关键词,南湖区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具有南湖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发展之路。

  从一座村庄看环境之变

  乡间小道两侧绿树成荫,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不时出现的微景观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江南乡村景致,如今在南湖区的村庄里随处可见。

  如果回到20年前,村庄面貌和现在迥然不同。在新丰镇竹林村村民王利峰的印象中,村里一度因为过度养猪造成河水污染。2013年起,随着南湖区先后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竹林村近40万平方米的猪棚全部拆除,原本的河道经过疏浚、治理也恢复了清澈,集镇经过改造后变得焕然一新。

  王利峰说:“生态环境好了,村里还找人帮忙设计图纸,用陈砖旧瓦在路边搭建景观墙,还给旧轮胎涂上了好看的颜色,化身精致的花盆。”环境好了,村里顺势建起竹林景区,四年来共计接待游客83.8万人次。

  这背后,反映的是村民理念之变,就像王利峰感叹的:“以前听人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时我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村里环境的变化,深刻懂得了这句话的意思。如今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美好。”2022年,王利峰参与了新丰镇“四位一体”保洁工作。

  新丰镇美好“姜”来幸福路美丽乡村精品线

  美丽的环境离不开久久为功。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南湖区通过常态化检查、协同式推进、长效化管理,聚焦全域覆盖,扮靓和美乡村新颜值。如制定《南湖区农村人居环境全域美丽工作激励奖补方案》,实行部门协同、区镇村三级联动,建立动态巡查、长效保洁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全域秀美行动;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行政村全覆盖,并推进农房庭院美化。

  获评交通运输部2021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的南湖区七沈公路

  从一页账本看收入之变

  俗话说,农民靠天吃饭,而对于南湖区的农民来说,这句话已经是过去时了。

  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桥镇由桥村的朱华林家庭收入主要靠种地、打工和养猪。2016年起,他尝试稻虾轮作,即在稻田中半年养龙虾、半年种水稻。

  朱华林算过账:一亩地小龙虾平均可以卖出5000余元,一亩水稻可以卖出1000元左右。朱华林还联合另外几家人,共同承包了由桥村1000余亩地。如今他的年收入达到了30余万元。

  不仅仅是朱华林,目前,由桥村养殖小龙虾的农户近200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8万元,小龙虾的养殖面积达到957亩,并通过线上、线下全面铺开销售渠道,全村全年累计销售小龙虾达27万斤。

  小龙虾越养越好,由桥村还开始在农旅融合上发力,打造以小龙虾为核心的龙虾湾景区、由桥龙虾文化活动、小龙宫特色主题餐厅、木屋研学等,让农文旅消费慢慢火起来。

  由桥村的故事,正是南湖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户增收的缩影。南湖区水稻种植面积达13万亩,稻米产业已实现从种子到大米全链条完善、从播种到销售全服务延伸、从粮补到保险全政策保障的全局提升;南湖区的水蜜桃种植面积8000多亩,年产值超1亿元,并摘得了3个“国字号”招牌……

  南湖区还充分挖掘乡村的生态、景观、文化、康养、休闲、体育等多元价值,打造主客共享的农文旅新业态,拓宽农户增收路径,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据统计,2023年,南湖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17元,是2004年的6.9倍,年均增长10.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3:1缩小到1.42:1,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均衡地区之一。

  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

  从一支乐队看服务之变

  环境好了,口袋鼓了,南湖区农民的生活也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我羡慕城里的老伙伴生活有滋有味,现在变成他们羡慕我了。”七星街道湘城社区67岁的周斌华表示。

  周斌华原来是邱家村的村民。十几年前,七星街道率先推行统筹城乡建设,周斌华全家搬进了嘉城绿都小区。小区集聚着2万余名居民,至今仍是嘉兴最大的安置小区。

  周斌华在小区里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60岁的嘉美乐队,每周,乐队都会到湘城邻里中心表演戏曲,进行戏曲教学,为社区老人讲解戏曲基本知识。

  不少人还会前往邻里中心二楼的老年幸福食堂就餐。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享受一荤一素4元、一荤两素6元、两荤一素10元的优惠补贴价格。

  邻里中心还会举办各种品牌活动,如“健康来一杯”“幸福来一碗”“季季湘约生日会”等。除了参加活动,周斌华还常带着10岁的小孙子到邻里中心一楼图书馆的亲子阅读区看书。

  嘉城绿都小区是南湖区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的一个缩影。南湖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交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全面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城乡居民共享便利、同享幸福。

  截至目前,南湖区农村公路里程589公里,47个建制村全部建成通双车道公路;基本建成城区15分钟、农村20分钟“卫生服务圈”;推进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所有镇省级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打造“15分钟”城乡养老服务圈,镇、村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七星街道湘城社区公益亲子活动

  从一场婚礼看乡风之变

  婚车上贴着“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字样的贴纸;接亲环节开展“浙风十礼”知识问答小游戏,喜宴上印有“六分钟文明新婚尚”玩偶IP形象的互动抽奖券……近日,在余新镇普光村的文化礼堂内,一支专业的婚庆团队正紧锣密鼓地布置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婚礼。

  2020年6月起,普光村打造“六分钟文明新婚尚”新婚俗品牌,用六分钟的时间,赠送家风家训卷轴、宣读《文明新婚尚倡议书》、捐赠爱心款等方式,已成功吸引了52对新人参与。

  这两年,普光村又先后将“浙风十礼”、文明婚俗贯穿到婚礼全过程,并将“六分钟文明新婚尚”婚俗礼仪与年轻人推崇的草坪婚礼相结合,不仅为新人们提供了浪漫而独特的婚礼体验,更是在乡村中掀起了一股文明婚俗的新风潮,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乡风文明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礼堂成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南湖区在率先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的基础上,坚持“建管用育融”一体推进,深入实施文化礼堂提升工程,不断丰富乡村精神家园建设。

  南湖区积极推行文化礼堂(家园)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机制,例如新丰镇丰南社区因地制宜探索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方式,引入“礼堂合伙人”,与辖区内的社会组织、艺术培训机构、教师志愿者等形成合力,在社区的文化礼堂内开“夜校”、办课程,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塑形铸魂,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2024年以来,南湖区进一步擦亮“村字号”品牌,举办了“我们的村晚、村礼、村歌、村运会”等品牌活动。2024年,南湖区累计开展宣讲活动600余次,乡村文体活动共410余场,参与人员达27万余人次。

  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仅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南湖区余新镇“六分钟文明新婚尚”

  名片

  南湖区是嘉兴市主城区,总面积439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4个镇,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87.2万人。

  荣誉

  国家园林示范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

  省级文明县(市、区)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省级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区

  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省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区

  全省首批“无废城市”

  数说南湖

  ◎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全覆盖,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7个、市级特色精品村12个。

  ●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95%,实现“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全覆盖。

  ◎国家A级旅游景区13家,省级A级景区村庄41个。

  ●实现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全覆盖,建成城乡一体“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6个。

  ◎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省级善治示范村35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千万工程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美丽的环境离不开久久为功。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南湖区通过常态化检查、协同式推进、长效化管理,聚焦全域覆盖,扮靓和美乡村新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