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收到“最美杭州 桂在你我”纪念品。记者 吕烨珏 摄
只因多看了一眼,在杭州早高峰的车流中,发生了一场温暖的守护接力——7月11日清晨,高校教师陈云的一个左转决定,为一个独自骑行在马路上的3岁幼童,按下了“安全键”。
当天上午8点多,送完儿子上兴趣班的陈云驾车驶向单位,行至诚业南路与清旷街交叉口,红灯亮起。她习惯性地环顾四周,目光瞬间被马路斜对角牢牢抓住:一个幼小的身影,正独自蹬着一辆带着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在路边晃晃悠悠,身边不见大人踪影!
“我家里也有孩子,所以对这种状况特别敏感。看到那对小辅助轮,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孩子太小了。”身为母亲和高校教师,这种双重身份让陈云的心瞬间揪紧。职业的本能和母性的直觉,让本应直行的她毫不犹豫地打了左转灯,将车缓缓靠近那个小小的身影。
摇下车窗,陈云尽量放柔声音:“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骑车呀?你家在哪啊?”小家伙仰起头,小手毫不犹豫地指向马路对面的小区:“我家就在对面!”孩子回答得干脆,陈云略松一口气。看着早高峰密集的车流,她下车,护送幼童安全过了马路。
车子开出十多米,那份“不放心”却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他真的进小区了吗?”陈云还是不放心,于是果断调转车头。结果,她发现小男孩并未回家,正沿着诚业南路继续蹬着他的小车……陈云放慢车速,无声地跟在孩子身后,默默守护。
谁知,两个路口过去了,小家伙非但没回家,反而一个拐弯,又骑进了仁荣街,前方不远处,就是车水马龙的火炬大道。“眼看他要冲进大马路了,车那么多,他骑得还飞快,太危险了!”陈云不再犹豫,果断掏出手机,拨打了110报警,并迅速将车临时停靠在公交站台,快步冲下车,一把稳稳地“截停”了这位“独行小骑手”,将他带离了危险的路边。
“记得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吗?”“你上的幼儿园叫什么名字呀?”……蹲下身,陈云的目光与孩子齐平,声音温柔。然而,孩子只是懵懂地摇头,言语也含糊不清。等待民警的过程里,陈云耐心安抚着他紧张的情绪,始终紧紧牵着男孩的小手。“别怕,我是老师。”她轻声安慰。
不到10分钟,浦沿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接过了守护的“接力棒”。“我们杭州是很安全的城市,但是你不能自己一个人这样出来的,知不知道?”陈云临别前,俯身对孩子轻声叮嘱,话语里满是关切。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无法清晰说明情况,民警迅速通过系统进行查询,最终成功联系上了家长。“真是太感谢这位老师和警察同志了!”匆匆赶来的孩子父亲激动不已,连声道谢,“以后一定会加倍注意孩子的安全。”
面对赞誉,陈云却显得很淡然:“这真的是件小事。可能因为自己是妈妈,又是老师,对孩子就格外多关注一点。换了别人,肯定也会这么做。”她同时郑重提醒:暑假是儿童走失的高发期,家长务必加强监护,避免让幼儿独自外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