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一个台州“的哥”的摆渡人生

字体:
—2025—
07/17
09:26:33
2025-07-17 09:26:3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许峰

  清晨,天蒙蒙亮,台州市路桥区的街道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

  台州金桥汽车出租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真诚车队队长应伟文却早已起床,他仔细检查着出租车的轮胎、刹车和油表。28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让应伟文安全行驶150万公里。

  “开出租车,安全才是最重要的。”57岁的应伟文憨憨一笑,用抹布擦拭脚垫上落下的灰尘后,踩下油门,开启新的一天。

  在台州出租车行业,应伟文有个响亮的绰号——摆渡人。他救助伤病乘客30余人,发起“爱心助考”26年,带领车队服务高考考生超3000人次……

  “开车是职业,帮人是本分。”应伟文的一句口头禅,正是从握好方向盘到奉献爱心路的初心所在。

  “应师傅是好人。”说起应伟文,路桥街道古街社区90岁老党员王乃训赞不绝口。“一个电话就到,陪我看病3个多小时,连车费都不收……”王乃训说。

  在应伟文的行程里,这样的“专车服务”并非偶然。7月1日下午,应伟文所住小区的保安老陈向他求助,妻子重症出院,急需前往车站,回老家养护,但自己不熟悉打车软件。应伟文二话不说,驱车前往。当老陈要支付车费时,他摆摆手,笑着说:“这钱不收,你赶紧去照顾家人。”

  在应伟文的手机里,有1000多位联系人,其中大多为老人或生活不便者。当“热线”拨通时,就是应伟文的“专车服务”时间。

  应伟文的善举不是一时冲动。“我们家有7名党员,我从小就耳濡目染。”1998年,应伟文在广播中听到一位肾病患者的故事,高昂的透析费用几乎让这个家庭走投无路。他毫不犹豫地将两天的营收送到患者家中。从那一刻起,“助人为乐”便成为应伟文人生路上的坚定信条。

  作为一名“的哥”,应伟文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特殊承诺——“五不四帮”:路遇伤者救死扶伤不收费、绕道超时延误客人不收费、车辆故障造成不便不收费、交通事故中止服务不收费、操作不当乘客不满不收费;对老弱病残“扶一把”、遇路人有难“帮一把”、行李繁多“提一把”、雨天不便“撑一把”。

  “车行十公里,好事一箩筐。”应伟文的同事说,2011年应伟文曾在45天时间里接连救助4名车祸伤者,将他们及时送医。频繁的送医,让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认识了这位“的哥”。

  翻开应伟文的行车记录,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他捡到并归还的乘客遗失物品不计其数;免费接送老人、孕妇、残疾人成为常态;带领车队参与公益救援、扶贫帮困,成为台州出租车行业名副其实的“道德标杆”。

  在应伟文的出租车后备箱里,常年备着急救包,甚至还有给低血糖乘客准备的糖果。这些细节,无不体现着这位普通司机的不普通之处。

  2022年7月,应伟文在市府大道遇到骑电动车摔伤的陈先生,冒雨将其抱上车送往医院,帮其挂号、垫付押金、联系家属。“家属一开始以为我是肇事者,调了监控才跟我道歉、感谢。”一开始有些委屈,但一想人救回来了,应伟文又释然了。

image.png

  在应伟文的出租车上,绑着一条略微褪色的红绸带,上面印着今年高考期间“爱心送考”车队的特殊标志。

  2000年夏天,应伟文路过高考考场,看到有家长带着考生在烈日下等车,他萌生想法:能不能组织一支车队,免费接送考生?

  这一想法得到公司的全力支持。随后,7辆贴着“爱心送考”标识的出租车出现在台州各考点。爱心送考,一送就是26年。从最初的7辆出租车,到如今50辆规模的车队,志愿服务的队伍愈加庞大。

  “有人曾问,现在家庭很多都有私家车。‘爱心送考’还有必要吗?”应伟文说,在他的理解中,助人就是突发意外中的援手,是一种雪中送炭,所以高考的“护航人”,他们要继续当下去。

  应伟文的这份热心肠,让方向盘成了话筒,车厢变成讲台,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身边的人。

image.png

  从车队长到台州金桥汽车出租公司党支部书记,在他身体力行的带动下,重阳节接送敬老院老人就医、学雷锋日让弱势群体免费乘车、为老党员“送学上门”……“滚滚车轮”中,同行者越来越多,爱心火种更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应伟文的浙JD5111牌照出租车依然穿行在大街小巷。车灯划破夜色,就像这座城市里一颗流动的星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救助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在台州出租车行业,应伟文有个响亮的绰号——摆渡人。他救助伤病乘客30余人,发起“爱心助考”26年,带领车队服务高考考生超3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