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杨振宁多次踏足之地。1972年夏首次来访后,他几乎每次来杭,都会到访浙江大学。
细数过往,杨振宁先生与浙江的缘分也颇为深厚。他多次踏上浙江访问、讲学、演讲和旅行,并为西湖大学的成立运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在法兰克福住的酒店房号正好是415,2014年的4月15日,我送杨振宁先生离开杭州,4月14日,他在浙大做客理学大讲堂。”浙江大学数学学院教授蔡天新,正在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
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杨振宁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一个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了世界舞台,最终归根故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起回顾杨振宁闪耀的百年人生。
13岁,他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16岁,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35岁,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享誉全球。
杨振宁身居海外多年,但始终牢记父亲杨武之“有生应感国恩宏”的嘱托,拥有浓浓的家国情怀。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之后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的一生可以算做一个圆,从一个地方开始,走了很远的地方,现在又回来了。”如今,杨振宁人生已圆,透过他不同时期说过的五句话,笔者试着探寻杨振宁的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