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让非遗融入人间烟火

字体:
—2023—
09/05
11:17:25
2023-09-05 11:17:25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汤宇刚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国内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的非遗馆,其建筑风格内部延续了江南传统建筑建构的基因,入口处挑高四层的极其富有层次感的空间,中央大厅顶部采用形似“活字印刷”元素以体现非物质遗产的悠久历史。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对象,并且以一省之名建立大型展馆,这在全国乃至全球都还处在摸索期,并没有成熟的经验或模式可以借鉴。因此,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的重点,在于探索符合非遗特性的叙事体系与展示模式。

  在浙江省非遗馆建设之初,本土的杭州黑曜石展示设计有限公司就参与其中,黑曜石展陈团队追索非遗的定义,寻找到“人”和“过程”这两大关键词,提炼出非遗馆的五大核心特征——“温情”、“流动”、“无界”、“融合”、“未来与生命力”。只因是探索之路,各阶段工作也是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与优化。在此,藉由本文简要总结、分享经验,期待与更多同行交流互鉴。

  用时间串联非遗的行旅

  这段旅程从总览浙江非遗开始,“越山向海”展厅遵循“一条主线五大板块”与“三大文化空间”的策展思路展开,用“时间”串联起此次行旅。据介绍,总序厅以“中国时间”——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设计了一个艺术装置,形似倒挂的天象节气时钟:顶部的天象图,参照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苏州石刻天文图,观测年代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至1085年);中心以北极星的星斗为指针,下层环带上呈现的是二十四节气;圆屏滚动播放二十四节气影片;而地面,会根据现实中的时令跟踪投影节气形象。除了总序厅,在三大文化空间板块,项目团队用极具地域性的时间表,传达“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关联性。最后,在展览的尾厅,又回归对时间的探问。我们特邀当代艺术家以场景叙事的方式,创作了一组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艺术装置,以植物隐喻非遗传承的生命力及延续性,致敬先辈,着眼当下,也思考未来。

  总序厅“中国时间” 二十四节气艺术装置

  用手作传递生活的温度

  非遗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相反它蕴含着开放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我们把这个理念融入展览中,通过自主研发、与传承人合作等方式,创新出多处新手作。比如,“诗书传家”纸艺墙,就是我们的五位设计师花费半个多月,用浙江的竹纸纯手工撕出的艺术造型墙,结合投影共同表现诗书传家的雅致;“匠心竹韵”竹艺装置,则联合了乌镇竹编传承人钱利淮老师一同创作,手工编制不同纹样的竹编饰面,让观众更近距离地触碰竹艺、感受手作的温度;而“东海渔汛”与“逐浪”艺术装置,同样邀请传承人金月强老师制作了80盏鱼灯,组成蜿蜒游行的鱼群,同时,研发彩色亚克力艺术装置,通过浸色、热弯表现东海变幻的海水颜色和类似波浪的艺术效果,展现浙江人扬帆远航、向海而生的勇气。这些新手作,既是空间氛围的营造者,也是极为特殊的非遗空间展品,传达浙江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更多观众有机会通过手作体验,走近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诗书传家”纸艺墙

  用流动的展演留住观众

  多数非遗项目都具有历时性特点,除了仰赖媒体的记录式再现外,我们在“越山向海”展厅预留了多处展演空间,有节律地安排各项非遗展演;同时,在这些点位上布设移动摄像头与电视机,当传承人展演时,观众可以通过观看实时影像,通过特写镜头捕捉手部细节动作。三楼的古戏台,更是传统戏剧表演的重要场所,开馆期间非遗馆安排了多场演出,场场爆满。如此,整个展馆在活态展演的加持下,一直处在流动的变化中,让观众的每一次参观都与众不同。

  “中国时间”总序厅

  用无界的空间与自然共处

  这次非遗馆的设计,从一楼的总序厅开始,到三楼的专题展厅,都在有意识地打造内外联通的空间,打破以往展馆内外的隔绝设计。比如,“绿眉毛”海船空间与三楼古戏台,通透落地玻璃构筑成窗景,让两者成为非遗形象代言人,也成为之江文化中心的视觉地标。而在总序厅“中国时间”区域,可欣赏之江文化中心绿地的四季风光;在二楼水乡空间的水阁中,凭栏远望可坐享夕阳美景,细品四时变幻。除此之外,四散于展厅中的消防外窗,也被充分利用,成为引入自然光与户外风景的妙笔,向自然借景的同时也让非遗馆成为自然中的一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非遗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国内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的非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