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西溪创意产业园区内的之江编剧村秋意与诗意皆盎然,西湖文化沙龙之胡理勇诗集《大地寻履》分享会在此举办。此活动由之江剧本创作研究中心(之江编剧村)、《浙江诗人》、西湖区文创发展中心、西湖区作协主办,莫争酒业(杭州)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杭州乃至浙江省60多名知名诗人、评论家、朗诵家等汇聚一堂,围绕着诗集、诗作进行畅谈和交流。
分享会上,浙江省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杭州市作协副主席孙昌建,《浙江诗人》总编任峻,西湖区作协主席、杭州市作协副主席陈博君分别致辞。
诗人胡理勇早在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后因忙于工作而搁笔。《大地寻履》是胡理勇再次回到诗歌创作后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收录诗歌约200首,共分为三辑:第一辑“躲在岁月背后”,主要写时间以及时间在事物身上的流逝;第二辑“湖海山川,可以群”,主要写作者与自然及其律令的对峙与和解;第三辑“爱,竭我所能”,表达诗人对“爱”的领悟和实践。
对于胡理勇的诗歌反映出来的真实和率真,现场许多诗人达成共识。诗人伊甸说道:“诗歌中的任性,不仅仅是指纵情驰骋自己独特的思维、个性、感觉,避免同质化、模板化,更是指想象的天马行空,叙述的‘务尽险绝’。”《浙江诗人》编辑部主任周小波在分享会上评价道:“他的诗不花哨,有一种显见的简单,直抵心底事实的诗意。”
诗人蒋立波则说道:“他只写能够感受到的,触摸到的事物,而不故作高深,拒绝形而上的高蹈。所以,我们读起来,都是可以进入的,可感可触的。他的的诗,更倾向于一种朴素的还原和呈现。”诗人崔子川则这样评价:胡理勇的诗歌写作无疑更多偏重于确定性语言的运用。
诗人、评论家涂国文说:“60后”及上代诗人的诗歌,有一块特别强大的地方,那就是背后支撑诗歌美学的人格、道德、理想与信念的力量。《大地寻履》是一部理想主义人格和浪漫主义艺术残云席卷的诗集,一部体现阅读视域、游历场域、体验深度和思考深度的诗集。
现场气氛十分融洽热烈,观点分享热情高涨。此外朗诵家洪水根、诗人王毓等现场朗诵了《大地寻履》中的诗作,让诗歌的美好流淌在这个秋日的午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